日前,记者来到有着东北粮仓、我国著名的产粮大县、我国优质玉米主产区等美誉的梨树县,看到这里的农民正忙着备春耕。全国两会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吉林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理之路。在梨树县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储粮场地,装着满满的金黄玉米。去年,合作社种植公顷玉米,这公顷玉米能收获多少粮食?“每垧地照前年多产多斤,为什么能多产粮——源于正推行的‘梨树模式’。”合作社理事长邵亮亮对记者说。公顷的玉米,分装在多个储粮仓内,总产量在万斤左右,去年玉米的长势也明显好于往年,棒大、轴细、籽深。“梨树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套以保护黑土地为目的,以秸秆覆盖为方式的一个全程机械化种植方式,主要采取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也就是把秸秆留在土地上,相当于给土地盖了一层“被子”。邵亮亮告诉记者,“梨树模式”一路走来也在不断改进,由最开始的大垄双行到免耕播种,再到现在的秸秆覆盖,经过了五年多的学习和应用,他对于这项黑土地保护技术的特点,已经很熟悉。“玉米秸秆还田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省肥的同时,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邵亮亮如是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守着黑土地,反哺黑土地,今年为了更好地实施“梨树模式”,邵亮亮还请来了中科院的专家,对耕地里秸秆的腐烂程度进行了监测,在做到秸秆还田量心中有数的同时,还将标准化、信息化、机制化、契约化融入到“梨树模式”中来,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配套六行条旋机、免耕机和收获机,完成从种到收的全部作业,实现了科学、现代化耕作。“现在讲究科学种田,提升农业现代化,把科学技术注入到农业生产中来。采取‘梨树模式’的这种良好的种植方式,是保护黑土地,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邵亮亮说话时,眼睛中闪烁着亮光。去年,梨树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由万亩扩大到万亩,适宜区域实现梨树模式全覆盖,增产粮食将近1亿斤,示范带动了吉林省万亩耕地开展保护性耕作模式。在万亩核心示范区之一的梨树县,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亩产达公斤。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伟毕玮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