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表彰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的决定》。记者在采访获表彰单位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基层单位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与服务对象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根据群众反馈瞅准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服务。这些需求“账本”大都留存在较小的范围,或记在这些基层单位负责人的脑子里,或停留在经验层面。那么,面向更广泛的文旅行业,能否通过一些机制、方法去聚合多元化、碎片化需求,让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精准抵达需求侧?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基层单位和专家,看他们如何支招,让人民群众的更多文化需求浮出水面。

01

乡亲们的需求“账本”从哪来

本端此前报道过四川省达州市巴山文艺帐篷轻骑队的工作经验,量体裁衣、开展订单式服务是他们的一大特色。精准的群众文化需求订单从何而来?达州市文化馆馆长徐殿乾介绍,文化馆有一名兼职人员,从年初开始,对全市个贫困村和余个边远村社进行通讯对接和实地查看,主要了解该村村情和困难,记录该村重大活动时间节点。乡亲们的文化需求目前还是通过手动汇总,文化超市平台正在进一步建设中。

对于乡亲们的文化演出需求,吉林省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丹丹表示,在二人转下乡演出时,会提前和当地文化站、乡亲沟通,一方面满足乡亲的需求,演出百姓呼声较高的剧目;另一方面会引领需求,通过演出宣传政府的政策法规。

▲银川市金凤区年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满意度调查表

▲银川市金凤区年送戏下乡、广场演出活动回执单

早在年,宁夏银川凤城实验秦腔剧团就开始收集演出调查表。“有多少场演出,就有多少份调查表,目前已收到多份。每年都会按照不同的项目整理成册,摞起来足有两三米高啦!”团长王长生告诉记者。调查表的内容包括最喜欢哪些或哪类节目、下次演出希望看到哪类的节目、有什么意见等。有时候老乡也会直接去后台找到王长生说:“哎,这个节目好。”或者“这个节目我们看不懂。”

剧团及时对这些反馈进行整理分析,不断研究改进,从而为群众提供更精细化的文艺演出服务。采集基层百姓的文化需求,成为基层院团服务过程中的标配流程。

▲银川市金凤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在社区举办的“你点单·我送戏”文艺汇演活动信息收集工作也是基层文化职能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银川市金凤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军表示,结合基层院团反馈,在送戏下乡前期,局里会下发民意调查表,对基层群众需求做调研,并注重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梳理。“城区老年人较多的社区大都喜欢秦腔,我们就安排秦腔院团去服务;农村群众喜欢歌舞类,我们就送歌舞。”多年来,金凤区持续举办“你点单·我送戏”活动。通过群众向文体局免费“点单”,该局面向文艺团队订制“菜单”,将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送给广大群众。

由此可见,通过基层文化部门与院团广泛的一手资料的采集,可以锁定百姓的文化需求。如果把人民群众多元化、碎片化的文化需求比作毛细血管,那么他们就是感知毛细血管的第一传导神经。

为基层群众送演出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满足人民群众文艺鉴赏和审美需求的重要方面。如何精准把握并不断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毕绪龙表示,可以把了解、把握群众看演出的需求纳入各地公共文化机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制度建设中,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相关演出单位;也可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对文艺院团参与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时做出提前摸准群众需求的要求等,在制度机制上给予保障;还可通过举办或参与“采购大会”等集中采购的方式,跨地区采购群众喜欢的演出,以弥补本地演出资源的不足。

02

大数据如何服务基层文化需求

学者陈建指出,应将大数据逻辑治理融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大数据库及开放共享平台。他认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既要整合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不同部门、机构生成的数据信息,更要整合散落于政府、市场、社会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数据信息。年3月,“文化上海云”上线,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区域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连通数百家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的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服务中心。上海市民可通过网络渠道,以热点推荐、兴趣分类、附近搜索等形式,快速查询并预约感兴趣的公共文化活动。通过对平台产生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分发、再分析,可以得出上海市各区的文化偏好及消费侧重。这些需求浮出水面后,将成为相关部门及机构进行资源调配、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菜单的依据。

面对聚合基层百姓多元化、碎片化的需求,广东省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调研员朱红兵表示,要建立各院团台账制度,及时把碎片化的需求进行固化和汇总。同时,整合文艺院团、演出公司、文化馆、剧场、景区等各方力量,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需求;还可以运用网络调查、网上预约等方式,通过大数据掌握大众需求。“广州市计划依托成立演艺集团的契机,收集整理各艺术院团的资源,打造一个集精品剧目、商演节目、创作资源、人才交流、观众需求等内容为一体的公共艺术数字交易平台,满足政府、市民、市场的惠民演出、商业演出等需要。”朱红兵说。

▲舞剧《醒·狮》剧照

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负责人进一步解释,依托未来成立演艺集团的契机,可以整合广州市国有院团,打造链接上下游并让文化产品、市场和群众自由选择的平台,如客户端;还可以根据大数据做分析和针对性研发。未来,集团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或桥梁,一方面将数据库开放给各区的政府部门做采购,另一方面可以给需求方提供更加细致的内容选择。可见,相关部门在满足零散的文化需求方面各有妙招,对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的应用都跃跃欲试,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毕绪龙认为,要充分利用各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采取群众需求反映、送演出剧节目评论评分、第三方调查评估等方式,运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协助改善供求匹配度,加强供给的精准性;同时,在数字化平台上汇聚更多演出资源,实现由组织单位或群众根据自身需求点单,并提供订单式精准配送。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学者李广建、化柏林指出,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应用于民众的需求识别、精准服务等,将给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汇聚方式、行为模型构建以及智能分析、决策支持等带来一系列重要变化。通过梳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用户信息行为数据,抽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用户人群的行为特征,分析公共文化活动及其用户行为偏好与群体特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用户行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用户情景的公共文化精准服务推荐系统,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开发、宣传推广、内容推荐、产品设计、营销策划等环节提供决策支持。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驻会副会长、剧作家羊驰提出了更多的思路:是否可以把全国所有能演出的剧场名录、场地配置、演出计划等在网上共享,把做企业文化的单位、工会名单以及每年的企业文化需求计划在网上做成月需目标,结合在一个大平台上,供大家选择?“比如,我想看一部音乐剧,但一场演出要人,可单位有职工人,这样就可以拼单完成各自所需。再比如,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事先跟文化服务单位把需求说明,结合企业所需、个人所需,使文化服务单位个性化、特色化。群文馆应该发挥其作用,真正把人力资源科学地应用到服务对象身上。”羊驰说。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浮出水面,可以让更多文化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地生产并向基层投放,这是有效解决矛盾的方法之一。

基层文化服务机构有两类核心要素,一端是活动资源与服务,另一端是广大用户。在活动资源和用户需求之间建立良性的链接关系是关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了解本地的公共文化需求与资源,各个地方的资源与需求汇聚起来就可以全面地展现公共文化资源、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这就形成了公共文化大数据。

在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上,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将显现力量。化柏林认为,从用户角度来看,它将助力用户与资源建立有效链接,形成对需求的实时反馈,实现个性化或协同化的精准推送。此外,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在地方公共文化机构精细化管理和政府数据化决策方面,也会发挥资源统筹调配、服务机构定级测评等作用。基层文化机构可借助平台和技术的力量,通过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省市文化云等平台和机构,参与聚合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参与对接的地方机构越多,数据将越全面,对用户的画像、分析和聚类也会更加精准,从而让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精准抵达基层,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搭乘时代的列车,大胆尝试新技术、开拓新模式,建强用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将不断增强。

年1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让基层的文化需求浮出水面》

↓↓↓↓↓↓↓↓↓

责编:陈晓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