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祖国人民等着我们呢!”在位于坪山区的深圳市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一无尘车间,墙上挂着这样一则标语。
在这里,连续一个多月来,一天24小时,“嗒嗒嗒,嗒嗒嗒”的机器声不曾间断。
和车间内其他50名工人一样,张武珍穿着白色防静电无尘服,戴着蓝色口罩,坐在流水生产线上的操作台前,拿起身旁箱子中的一件防护服,双手执着两端,衣服穿过机器,添了条蓝色锁边……
他们是AOK集团两家子公司之一深中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也是生产线上的“战士”,日以继夜地加紧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用品。从除夕起,截至目前,这家公司12条口罩生产线火力全开,多名员工投入一线生产,累计生产口罩万只。
“接到通知时,我在办年货”
“接到公司返岗通知时,我正和几个亲戚一起在镇上办年货。”韩艳明是深中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口罩机技术组长,负责设备运转、维修、保养等,保证正常生产。
1月22日下午,韩艳明坐了两天火车,从深圳回到吉林四平市梨树县小宽镇长兴村过年。次日,他和亲戚一起到镇上办年货时,却接到公司紧急来电,通知要返岗,尽快赶回深圳。
“若非急事,公司不会在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的。所以我当时就回家收拾行李,准备到市里坐飞机。”韩艳明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小宽镇到吉林市的大班车只有上午一趟,只能由姐夫开了两个半小时车,载他过去。在机场旁的酒店住了一晚,赶第二天最早一趟飞机。
记者了解到,与口罩生产相比,口罩机并不需要大批工人“守着”,通常只需要一名技术人员和一名开机工人。口罩机零部件众多,口罩又是软性材料,因此,调试环节尤为重要,决定了机器故障率和良品率等核心性能。
“要打赢‘口罩战’,调试第一步至关重要,口罩机技术人员必须回来!”栗远军是深中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无尘车间生产部门的一名组长,负责口罩生产五年多来,他清楚知道,有经验的技术调试员是制约口罩机产能的最大因素。
1月23日,栗远军收拾好行李,准备回重庆时,突然接到公司通知,需要返岗加班,紧急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用品。接到通知,就马上动手。由于人手不足,第一天只开了两台口罩机。“年底了,公司人几乎走光了,只剩下5名工人。”栗远军说道。
“全市防疫工作需要你们,希望你们尽快开工,市区政府全力支持你们。”深圳市副市长黄敏带着坪山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表态。记者了解到,为确保顺利复工复产,坪山区政府成立专班,驻场办公,全力做好服务;同时帮忙组织工人、原材料、机器设备等。
“工人们的一日三餐和生活必需品,都是政府每天送来公司的。”栗远军说,后勤保障这一块,他们完全不需要操心。
“接到公司通知,需要工人支援口罩产线,我立刻组织人员。”AOK集团另一子公司针车部门经理严仍兵说。
1月24日,63人返工;1月25日,多人返工……
“最缺的是技术工人”
“最关键是技术人员要到位,最困难是扩大产能,而技术人员不够。”栗远军直言,开头总是不容易的,如果口罩机调试环节没做好,就别提量产了。
1月23日,栗远军和剩下的一名技术人员、3名产线工人一起,连夜调试口罩机、更换模具、试机物料生产……“这个活儿,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没经验的话,做不来。”
1月24日下午,下飞机后,韩艳明直奔深中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车间,开始了第一天夜班。
韩艳明介绍,口罩机停了几天,刚开起来运行会非常不稳定,需要调试。一台机相当于一条生产线,有10多米长。“从后端的布拉出来之后,要经过打鼻梁条、熔接轮、废料刀轮、打耳带等多道工序,而不同型号的口罩大小、形状均有差别,需要更换不同轮子。”
除夕晚夜班,韩艳明一人守着八台口罩机,“忙得连轴转”。他在几台机器间来回走动,查看每台机器生产出来的口罩是否合格,找到问题,对症下药,比如查看口罩是否变形了、齿轮或链条是否稳定等。
“开的机器比较多,熟练工不够,我们既要自己干,又要教徒弟。”韩艳明说,除了调试机器外,负责开机的人也很重要,需要在前端查看生产出来的口罩是否存在不良品。然而,有些负责开机工人是临时调配过来的,算是新手,需要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判断。
“所以前几天,我既要盯着产线,又要盯着前面。一整晚下来,光是在车间来回跑,运动量也不小。”韩艳明笑着说。
“我们在救人救命”
2月20日晚上八点半,坐在返回员工宿舍的班车上,如往日一样,年近五旬的缝纫工张武珍手里拿着一个盒饭,靠着车窗小憩。每天将晚饭带回宿舍再吃,是因为张武珍晕车,一般只吃中午一顿,晚餐选择外带。
“刚开始我并不知道这情况,有一天留意到询问才了解。近一个月来,数百名员工都一样,每天工作12小时,却从不喊累,不提退出,遇到困难也尽量自己解决。”严仍兵感慨道。
2月8日起,严仍兵带着一批工人离开口罩产线,开始上防护面罩产线、立项做防护服、隔离衣。
严仍兵介绍,由于工人本身就是做童车的,都是缝纫熟手,做防护服、隔离服上手很快,生产效率也高。而政府部门在设备、物料、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做好了安排,让工厂没有“后顾之忧”。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每天早晨七点半,严仍兵就开始在深中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召集工人,点名,并将工人送至深圳市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随后分发早餐、安排当天生产计划、安排物料……“除了安排这些工作外,我还要查看生产线上哪里缺人手,随时支援。”
严仍兵告诉记者,他每天在生产线上工作时间不少于6小时,所有经理、组长都和工人一起上车位,在一线奋战,凝聚力就更强了。“国家需要我们,就不能退缩。连续加班一个多月,工人从未有抱怨,没有一个人喊累或提出请假。”
1天时间实现口罩日产2.4万只,用2天时间实现防护面罩量产,用10天时间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等相继投入生产。目前,该公司日产口罩30万只、护目镜个、隔离衣件、防护服件。
在韩艳明看来,这场在生产线上的“战疫”,就是在救人救命。“这不是一个人、一个厂的事情,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为政府、国家出一分力。”
对此,栗远军亦有同感。“虽然没有陪在家人身边,但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意义。过程很累,结果却让人满意,感到很骄傲。”(本报记者刘友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