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合适 http://m.39.net/pf/a_4540724.html

“二妹你稳坐观花亭,听二哥从头到尾表表往情……”转起八角巾,手拿大花扇,二人转唱腔响起,浓浓的东北风扑面而来。

年轻演员演绎二人转《回杯记》

曾经有一阵儿,二人转被指“三俗”(庸俗、低俗、媚俗),而且小品化。作为发端成长于乡野,原生态的二人转难免偶尔带些“脏”“黄”等“三俗”的色彩,但主流仍然是健康向上、疾恶扬善的,而且其诙谐幽默接地气的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数百年来,在广大的东北农村,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着广阔的市场。一些经典的传统段子,故事完整,唱词通俗,语言幽默,结构严谨,至今仍然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二人转,其实是一个传统曲艺门类。其真实面目,和现在人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二人转《香妃梦》,曾荣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这个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二人转之乡”里,有不少二人转演员为传承发展好二人转而努力。

二人转起源于东三省,至今已有近年历史。二人转扎根乡土、反映现实,在多年传唱中,涌现出《大西厢》、《回杯记》等经典作品。

20世纪80年代梨树县地方戏团排演的拉场戏《摔三弦》表演者:董孝芳、陈树新、郭秀杰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万人围着二人转”……二人转从田野里来,从百姓间来,像一株迎风而舞的大玉米,散发着活泼泼的生命力,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人转不单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出头”、“双玩艺(二人转)”、“拉场戏”三类。其中,“拉场戏”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

20世纪80年代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排演的二人转《太阳出来了》表演者:王颖、白永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二人转迅速发展,出现了以专业艺术院团等为代表的专业二人转演出,和以民间艺人、民营小剧场等为代表的民间二人转。

二人转来自于田野乡间,在发展过程中兼容并包。部分二人转演员敏锐感知顺应时代与生活的变化,将流行的百戏杂艺搬上舞台,以交互性强的小剧场,获得观众笑声和经济收益。但为了天天有演出,场场有人看,部分二人转剧场存在着盲目迎合观众的弊端,甚至是“三俗”问题。

一直以来,是“二人转”还是“二人秀”的追问以及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二人转的反思不断。

其实,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都曾经历过一次“过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很显然,进入新时代,二人转需要再次“过滤”,剔除“三俗”,期待凤凰涅磐。

梨树给出的答案是“守正传经典,续谱新诗篇”。

二人转《双菊花》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

梨树二人转曲调丰富,形式灵活多变,语言诙谐幽默。年,“梨树二人转”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吉林省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的演员赵丹丹表演的二人转《香妃梦》荣获全国曲艺大赛最高荣誉“牡丹奖”。年,由该剧团创作的二人转《双菊花》再获“牡丹奖”。

青年演员正在排练二人转《三调芭蕉扇》

在吉林省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中,有着多名国家一级、二级演员。现如今,年轻演员数量多,剧团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据现任吉林省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丹丹介绍,近年来,剧团招收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热爱二人转的年轻演员,为梨树二人转的传承发展注入年轻活力。

二人转剧团送戏下乡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民间土壤。多年来,梨树县二人转地方剧团坚持下乡演出,送戏下乡,回归田野。现在,在多个视频平台上,梨树二人转凭借独特魅力收获了一批新粉丝。

“我们将二人转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两者做好结合。”赵丹丹表示,“要让二人转健康可持续地‘转’下去。”

文字:孟海鹰郑智文

图片及视频素材:中共四平市委宣传部四平广播电视台

视频编辑:李成伟

LOGO设计:姜迪

策划:孟海鹰郑智文

统筹:朱思雄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