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岩王腾飞
编辑
王岩设计
刘然
来源
三耕天头条号
1
小农户算来算去只怕三件事,办不了、办不好、不合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一条重要的解决之道。
麦客,一个熟悉又陌生名字。许多人听到这个职业,脑中只有一个黝黑而又有力的影子。
清代《宝鸡县志》中,曾引述旧志记载:麦秋刈获,必须麦客。据资料可考,麦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年前,可以说是中国北方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态现象。
据老人回忆,上世纪50年代,黄土高原上的麦客每割一亩麦子,能挣5角或1元钱,这笔钱在80年代最高涨到60元。几十年来,这群朴素、直白、简单而又沉重的劳动者,在四处迁徙的过程中,似乎逐渐消失了。
影视剧《白鹿原》中的麦客形象。
麦客都去哪了?
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延续,让国人对脚下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依恋。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往上数三辈,家里不是农民,那你数四辈,就一定是了。这并不假,许许多多的企业家、作家、慈善家都自称“农民的儿子”,怀揣的不仅是一颗悲悯之心,更是留在血液中的对农民、对农村的认同感。
我国目前约有2.6亿的普通农民,他们仍旧以家庭经营为主,年复一年勤劳地在土地上耕耘,大国小农四字,就是我国农业长期存在的基本组织特征。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我国有2.87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凸显。据对2万多农户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达50岁,60岁以上的比例超过24%。农村面临的不仅是谁来种地的问题,更是要算清楚一笔笔明白账。
土地是放在自己手里还是流传出去?农活是自己来干还是雇人帮忙?农忙时候是不是叫家里打工的孩子请假回来?粮食怎样种才能多产又高质?市场风向如此多变,又该如何把握呢?
这是每家每户都会思考的问题,可算来算去只怕三件事,办不了、办不好、不合算。如何解决那些普通农户干不经济、一家一户干不好的问题呢?如何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呢?不少人想起了那些消失的麦客,怀念起他们劳作的专业和细致。或许,现在还有麦客就好了。
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一条重要的解决之道。
年,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为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2月19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要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上个月,中办、国办又印发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重点指出要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面向小农户的产销服务。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2
生产效率的提升不能只依靠土地规模经营。通过托管,让农户选择各类专业化服务,用统一服务连接千家万户,形成服务型规模经营。
农业生产性服务,到底是个什么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把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民,集中起来做规模化经营;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就为他们提供各类农业生产服务。这个服务可以是全程,也可以是半程,可以是产前、产中,也可以包括产后。
生产效率的提升不能只依靠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就是让农户根据自家的情况和需求,在不流转土地的基础上,通过托管,自由地选择各类服务组织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既满足他们参与生产、从事家庭经营的愿望,又通过统一服务连接千家万户,形成服务型规模经营。这是用两条腿走路。
广义上,麦客、采棉工等都是提供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他们负责的多是收割收获服务。但在现在看来,农业生产需要的更多、更专业。要想帮助农民办得了、办得好、还合算,就需要从农业全产业链上来想想,小农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捡几个重要的来说。
首先是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包括产业发展大的走势、价格走势、结构调整等。生猪什么时候该补栏?大蒜什么年头种更好?小农户最缺乏的就是这类知识,往往盲目跟风,把握不好市场走势,急需专业化组织的服务和指导。
其二是农资供应服务,包括良种、化肥、农药的提供。如何选用合适的农药化肥?如何降低这部分的成本?连锁经营和区域集中配送的供应模式,可以实现农资从工厂直接到田间,减少流通成本,让农民省钱又省心。
其三是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服务。从需求端来分析,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农户不能再像过去一味地增加投入,只追求产量,把地种坏了。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绿色高效技术需要在广大田间实现,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的理念也需要在广大农民心中扎根。
其四是农机作业及维修服务。农业机械化怎样从粮棉油大宗农产品向经济作物延伸,怎样从大田作物向特色作物延伸,丘陵山区、南方水网地区小型农机如何发展?这不仅需要专业的农机服务组织,还需要全国性的信息平台,提高跨区作业服务效率。
通过电子商务,“宜昌橙”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景象。
新华社张国荣摄
最后就是农产品营销服务。农产品种的再好,能否卖出去、能否卖出好价钱?因此市场营销服务很重要,比如怎么样搭建电商平台,如何帮助农户实现订单生产,这些环节对农户来说,是从产量向收益飞跃的关键一步,需要政府和多元化的服务组织来帮助解决。
这些环节不仅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也是服务组织极大的发展空间。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巡视员冀名峰分析指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难点是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现代农业要素,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能解决机械对人力畜力的替代问题,又能解决对接大市场、融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问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第三次具有全局意义的农业现代化动能来源。
3
年被称为我国农业服务元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发展机遇期,农业服务产业陆续出现了一批“独角兽”。
有业内人士认为,年是我国农业服务元年,但从早几年开始,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就已经陆续兴起,在农业服务领域摸爬滚打。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数量超过万。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中环节开展生产托管的面积达到2.3亿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2.2%,服务农户多万户,参加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农户户均增收节支多元,充分显现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方面的潜力和作用。
我们可以从目前的行业业态上来一探究竟。从性质上来看,目前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可以划分为公益类和经营类,其中,经营类包括公司类商业经营,以及农民自我服务,这主要指以农民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年的夏天,第一个“科技小院”落户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这是公益性服务组织种下的一粒种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李晓林带领他们的学生,开始手把手、村挨村地传授新的种植技术。
当时的白寨乡,人均一亩半地,地块分散,属于典型的小农经营。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精播、玉米机械追肥、小麦水氮后移、西瓜嫁接,这些技术别说老百姓不会了,连听都没听说过。科技小院的师生天天守在地头观察,与农民讨论,还把技术画成漫画让农民照着干。
河北滦南科技小院郑成娟为菜农讲解技术要点。
新华社杨世尧摄
科技小院的种子逐渐发芽。吉林省梨树县农户土地多,种植技术水平也较高,科技小院与当地政府一起,每年组织“玉米高产高效竞赛”。短短几年,参赛农民从当初的80多户增加到2多户,并在年实现了吉林省首个以农民为生产主体的吨粮田。后来,小院又帮助参赛能人发展合作社,推广整套玉米生产技术方案,设计肥料配方,并集中与企业谈判采购。
截至年,在华北、东北、华南、西南……科技小院在全国建了多个,服务了45个作物品种,建立了98项技术、65套技术规程。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小院逐渐成为创新科研体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新亮点、新方法、新模式,也开辟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与此同时,许多市场主体也看到这个风口,迅速进入农业服务领域探索起来。他们的前身或许是农资供应商,或许是植保服务队,又或许是有着三农情怀的互联网公司,但他们一边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一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恐怕正是由于这批经营性服务组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才能方兴未艾、百花齐放。
作为农企国家队中的一员,中化农业不满足于提供优质的农业投入品,从年年底,开始涉足农业服务行业,推出了中化MAP(ModernAgriculturePlatform)战略,其战略的核心就是让农户种出好产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种玉米还能赚钱吗?吉林省双辽市卧虎镇六家村农民李继光心里直犯嘀咕。令他没想到的是,困扰他多年的销售问题,就这样轻易地被中化MAP解决了。去年玉米成熟后,几辆玉米籽粒收获机直接开到了他家地头,这边机收完成,那边收购完成,30多万斤玉米,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2分钱,也再不用担心坏天气了。
这源于中化MAP在产后环节的销售服务。中粮、中储粮、五粮液……经过中化MAP的统一种植管理,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电子商务、订单生产,农民地里的优质粮食都流入了企业的仓库里,流到了国人的餐桌上。为了减轻天气的不良影响,中化还与金融机构合作,采用“保险+期货”的形式,在黑龙江等地试点推广“种植收益险”,给予服务农户安全保障,减少农民的种植风险。
与之不同的是,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从年开始,重点打造“田田圈”农业服务平台,专注一个作物,深耕一个领域,深挖每个技术难点,研究某一作物产业链中最具应用价值、最需攻坚和解决的课题。
以百香果为例,吃起来酸甜清新,但种起来却麻烦得很。喜肥喜水又怕涝,喜欢日照又怕高温,尽管百香果市场飞速发展,但是科研技术的跟进还相对缓慢。在黄金百香果传统产地福建漳州,一家一户的产量并不高,当地也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年,田田圈在诏安县建了亩高标准示范园区,组织了一批技术人员,一头扎进了百香果的海洋里。
如何在百香果的种植上占领技术制高点?从良种的引进与繁育入手,栽培方式、肥料选用、施肥方法、除草剂使用、病毒病检测,田田圈技术研究人员在示范园中不断地实验,试图把握每一个因素对百香果生长的影响。
搞种植不能纸上谈兵,为农民服务的前提,就是让自己成为让农民信服的“内行”。在院士工作站、百香果产业研究院的共同努力下,示范园形成了专业化的种植样板,亩收益达2万元,种出来的黄金百香果供不应求,高端果更是卖到了十几元一个,周边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视线从南方转到北方,在山东高密,咸家工业区唐家村的唐中学蹲在自家地头,眼睁睁地看着40亩地的小麦,不到半天就播种完了,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唐中学背后,是由党支部牵头成立的合作社,而为他家地块服务的,则是高密宏基农机合作社。在咸家工业区,村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民,形成了三方利益共同体,相互监督,又各有收益。
首先,村合作社集中了全村土地,宏基农机合作社作为托管的承包方,向村合作社购买组织协调、农情反馈等服务,需要向村集体支付每亩40-50元的费用。整建制托管的村庄集体经济有一半能够增收4万元以上,较大的村可增收到8万元以上。成方连片种植,还有效整合了地边地沿、沟沟坎坎等,每百亩土地可以提升3%的种植空间,增加的这部分土地产出收入,装进了村集体的口袋里。
其次,宏基农机合作社负责村合作社的土地托管和农资提供,收取农民的服务费用,不但稳定和拓展了业务量,规模化作业还能降低10%的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最后,村合作社采用“保底+分红”的全托管模式,把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而宏基农机合作社从种到收的“一条龙”作业,比农民自己种,每亩还能减少元的种植成本。
老百姓的服务费统一交到区管委会,托管服务通过村级验收合格以后,再把服务费拨付到宏基农机合作社。这样既能保证的服务质量,又让老百姓放心。咸家工业区党工委书记孙桂新说,对于服务质量不到位、不被认可的项目,农户有权拒付托管费用。正是有了“监督+考核+评价”的跟踪问效机制,大田托管模式才能健康发展。截至年11月,咸家工业区24个村共3.2万亩农田实现了大田托管,小而灵活的基层合作社发挥出了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的功能,带动基层小农户走向共赢的现代农业。
公益性农技推广和经营性服务组织共同发展,单环节和多环节托管服务覆盖率逐年扩大,农产品产销对接越来越顺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发展机遇期,农业服务产业陆续出现了一批“独角兽”。
4
与难得发展机遇并存的还有严峻挑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尤其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还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百花齐放的背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刚刚走过“元年”的农业服务产业,就像婴儿期的孩子一样,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临着很多选择。
目前,不少农业服务组织的初衷,还停留在卖产品上。比如一些农资经销商,为了销售更多的种子、农药和化肥,打着农业服务的幌子,兜售自家产品。这类公司的服务并不在乎农作物的品质、不关心耕地的质量、不在意是否能够长期合作,在他们的灌输下,地里的农资产品越用越多,地力却越来越差,这与绿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是完全相悖的。
除此之外,许多企业农业服务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没有形成多方共赢的服务模式。不少企业仍处在扔钱、砸钱的阶段,小农户也半信半疑,不敢尝试,推广起来颇有难度。
据我们所知,在欧美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一个家庭农场动辄上万亩,美国更是有5家较大的公司联盟控制了全国70%的市场,农业服务人数是直接从事农业劳动人数的5倍。相比起来,我国的农服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是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问题,美国农业从种到收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大型农机作业实现的,GPS等机械设备的配备率超80%。
其次是农业信息化,美国农场主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掌握信息,进而科学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确保农业生产周期与产品市场有效衔接,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在初步阶段,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小农户中的覆盖率还比较低。
另外,美国农业的融资体系以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基础,私营的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为主体,合作性金融机构为补充。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小农户的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体系可以利用蚂蚁金服等社会力量来做,并鼓励与各地的商业银行结合,开展专门针对不同作物和不同种植环节的信贷产品,并拓宽小农户农业保险的覆盖面。
行业的发展,关系到行业内每一个成员的生死存亡。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想走好这关键一步,还需要整合多方的力量,集中行业的智慧。
这第一步,就是要吃透。政府有哪些扶持政策?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政策呢?《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大落实财政支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力度,大力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农机补贴的金额和范围,信贷的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意见,引导服务组织向良性发展。
第二步,就是要整合。这里要整合的,不仅是社会资源,还有行业内服务组织的力量。目前我国单位面积拥有的农机动力、科技力量。乃至农业投入都是较高的,但资源共享利用水平低。当下的重点可以从建立共享的理念和机制入手,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源要素,这其中包括人才、资金、农机,甚至是用地。
此外,推动服务主体的联合融合发展,也是对行业内力量的整合。我们鼓励公益性、经营性的服务组织加强联合合作,专注某一个产业或者产品,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来。小农户之间可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上组建协会、联合会,共同对接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就是这样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将全国农技推广系统、各类农业服务龙头企业聚集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智慧解决问题。
首届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
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联盟供图
3月27-28日,由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举办的“合作·共生·新生态”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即将在北京举办。这是我国首次聚焦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举办的高规格大会,组织了农业农村部、权威科研单位以及农业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等多方参与。
据了解,这个大会的内容包括权威政策解读、全景形式分析、样板模式分享、前沿技术路演,目标是为全国的农业服务者打造学习、分享、交流、展示和合作的平台。
“当代麦客”如何担负起使命?首届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能否成为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版权归农民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所有,请勿侵权。
如需转载,请于文后留言申请。
作者系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
王岩
王腾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