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3月8日电(记者赵丹丹)一个煎饼摊年收入几十万元?“无山无水”的乡村旅游照样红火?种蘑菇、土豆也能致富?谁说毕业一定要在城里工作?谁说赚钱就得进城务工?在吉林省,一条“引凤归巢”路吸引了无数有胆识、敢创新、肯吃苦的“女中豪杰”返乡创业。经过几年拼搏,这些“女汉子”拼出了一条条致富路,更谱写了一段段传奇。
——“煎饼西施”高扬扬:小煎饼也能“摊”出大买卖
“当年有乡亲说,回家摊煎饼,这大学不白念了吗,这外语不白学了吗?”毕业于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朝鲜语专业的“90后”女生高扬扬,如今是双阳远近闻名的“煎饼西施”,她说,返乡创业之初那种不被认可的酸楚还历历在目。“我们不是盲目返乡,我们都是看好了适合家乡发展的优势项目,再利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创业的。”
经过两年多发展,1个煎饼摊变成6个,今年最少要增加到30个,每天生产150箱煎饼依然供不应求。高扬扬的煎饼甚至被消费者带到大洋彼岸作为礼物馈赠亲友,好评不断。
“有的大学同学还跟我说‘要不我也辞职回去跟你卖煎饼吧’,其实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讲,只要敢想敢干,最终都能收获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扬扬说。
——“采摘童姥”张鹤敏:有机蔬菜“摘”出致富路
张鹤敏是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蔡家镇横道子村的有机蔬菜种植翘楚。2017年,张鹤敏响应国家调整种植结构号召,在政府扶持下流转了13公顷土地,建起十余栋温室大棚,成立满园春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基地采摘的草莓、柿子、豆角、香瓜销往附近大城市,年总产值达360万元,带动了全镇200多人就业。
“我是农民出身,幸运的是我赶上了好时代。如今自己找到了致富路,也要带着乡亲一起脱贫。”张鹤敏说。
她从3栋扶贫大棚总收入中拿出8万元,无偿提供给当地40名贫困农民做创业资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绿屋庄主”李耀辉:转变思路,“无山无水”也能做旅游
47岁的李耀辉是长春市双阳区地道的农村妇女,但是拥有经商天赋的她不安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从2014年起,她集中精力创办生态农庄,在“无山无水”的情况下大开脑洞,将农庄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温室栽培、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和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并被当地政府确定为特色产业典型。
不仅如此,她还教技术、搞培训,出钱又出力,带领身边农民增收。如今,绿屋生态园年均收入逾300万元,现有员工六七十人,企业中层人员年收入超过10万元,李耀辉也成为名号响亮的“绿屋庄主”。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敢想、敢干,肯动脑、肯吃苦,没有成不了的事。”李耀辉说。
——“伊通仙菇”袁秀芹:学习致富知识,年龄再大也不晚
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老虎沟村妇女袁秀芹今年53岁。为了贴补家用,她和丈夫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进城务工。可他们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几年下来并没有攒下多少钱。
1998年,在亲戚的指引下,袁秀芹开始学习蘑菇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实践,袁秀芹返回家乡,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承包了几亩荒地建起大棚,开始创业之路。
经过多年打拼,袁秀芹蘑菇种植面积达到三百多平方米,年产蘑菇6吨,年收入8万多元,成为种菇致富能手,十里八乡的农民朋友纷纷向她取经。
“当年就是勇敢学习了种植蘑菇技术,才有了现在的生活。今年我53岁了,有新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我还是照样学,网络、电脑这些流行的我也学,只有跟上社会发展,才能不被落下。”袁秀芹说。
——“洮源闪姬”王琪:带领乡亲致富是我追求的人生价值
26岁的王琪,家住白城市镇赉县坦途镇,2015年从英国留学归来,没有选择留在北京的一家商业银行做白领,而是毅然回到“洮儿河之源”的家乡,做一名农村淘宝合伙人。2个月内,王琪走访了坦途镇周边的四个乡镇几十户贫困户。
2017年,王琪去黑龙江、安徽、山西等地考察后,决定建设土豆淀粉加工厂。但下乡跑土豆种植订单时,很多农民因签过“坑农订单”——被骗买了种子化肥之后,年底无人收购,因此不相信她的“空头支票”。
王琪决定自掏腰包为贫困户买种子化肥,收获时再扣除费用。当年与她签约的共22个村、300多户贫困户,种植面积500公顷,很多贫困户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回乡创业虽然不如在一线城市当白领那么光鲜靓丽,但能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对我来说更有人生价值。”王琪说。
一条引凤归巢路,数载风雨彩虹出。近年来,吉林省各级妇联组织有意识地引领妇女返乡创业,一大批对黑土地有感情、学习能力强、敢想敢干的创业者脱颖而出,成为乡村振兴一道靓丽风景。这些“不让须眉”的“巾帼女侠”,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更多妇女撸起袖子加油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