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贯彻落实县“两会”精神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提升什么”原则,力争打造成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县,努力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滦南案例”,确保一年见成效、两年大突破、三年成示范。第一阶段:年,选取6个片区进行先行试点建设,努力为下步创建提供成功案例,确保一年见成效。掀起实施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高潮。第二阶段:年,在典型示范带动下,依据规划推进进程,选取5个片区集中打造,打造重点中心镇,突出产业培树、园区建设以及镇域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实现两年大突破。第三阶段:年,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借鉴先进经验,彰显镇域亮点,集中打造4个镇,实现全县域重塑创建提升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2.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统筹用好农户申报、基层排查和部门预警三种监测方式,本着实事求是原则,把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优化自上而下排查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二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结合各镇村实际,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落实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进一步增加经营性收入。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乡村二三产业,积极发挥带贫益贫作用,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持续加强统筹衔接。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统筹做好政策体系、规划实施、要素保障“三个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3.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农业项目建设。瞄准优势特色产业关键环节,开展全产业链招商,精准引进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新建一批规模种养、精深加工、中央厨房、现代物流、智慧农业等重大项目,农业招商项目完成5个以上,签约金额10亿元以上。建立招商项目、在建项目“双目录”“双包联”机制,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进重点项目早建成、早投产。不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粮集团、中国电力、北京首农集团等京津院企的对接合作,推动战略合作协议和具体建设项目早落地、早见效,在对接京津中促进产业迭代升级。二是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巩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实施乡镇网格化监管体系项目,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网络。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绿色认证,组织起草农业地方标准2项以上,新认证绿色、有机食品企业2家以上,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落实《唐山市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组织申报“滦南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参加好第十届唐山农产品展示交易会。三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京津疏解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上项目、扩规模、搞技改,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着力打造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与产业集群配套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市级联合体1个。4.不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准备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二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数字化管理,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60%。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扩面行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万亩次。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奖励办法,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工作。年计划培育家庭农场家,新创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8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8家;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家、市级以上示范社5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生产经营模式。二、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1.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障。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38%。推广“政银担”金融支农模式,充分依托“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专属金融产品。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2.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优质高产水稻10个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奶业、肉鸡等6大产业链条,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5家、市级5-7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对接北京首农、山东鲁花集团及汇源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力争两年内引进1家大型粮油加工龙头企业、1家果品蔬菜加工企业、1个集生猪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项目。3.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培养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建立健全脱贫人口动态监测机制,防止再次返贫。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利用选调生招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等政策,有计划引进优秀和短缺的专人才进入“三农”工作队伍,拟柔性引进人才20名,培训人数0人。三、深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1.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组织实施叶面阻隔剂喷洒、深翻耕等农艺类、土壤改良类措施,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管控措施覆盖率达到%。2.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近两年,我县化肥使用量保持了负增长,为了稳定粮食生产,今年开始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要通过建立粪肥还田示范区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示范带动实施科学施肥,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通过资金推动、基地带动、宣传发动等方式,加大新农药(械)示范推广,大力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要培育壮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年底,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2%以上和47%以上,农药使用量持续实现零增长。3.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探索完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完善粪污处理配套设施,不断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循环可持续发展,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以提高秸秆直接还田质量、增加离田利用比重为主攻方向,健全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因地制宜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4.持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改善场区生产条件,推动水产养殖向标准化、智能化、景观化转变。年,新建市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场2个以上。5.大力抓好农村厕所改造提升。新建农村户厕2.4万座;坚持深入排查、立行立改、动态清零原则,改建问题厕所座;建设农村公厕,坚持因地制宜、保证质量、加强维护原则,对现有公厕进行维护,创建“农村卫生厕所智能化长效管护信息平台”,拟采购10台移动式粪污回收处理设备、8辆中型吸粪车,实现长效管护机制全县覆盖。四、保障粮食安全1.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粮食安全保障专项行动,保面积、保总产、保结构、保任务、保效益。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完成省市达目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9万吨以上。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打造特色基地,发展产业集群,建设青贮玉米基地15万亩、优质小麦基地20万亩、绿色水稻基地10万亩,发展优质甘薯3万亩。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全面加强冬春田间管理、农资保障和技术服务,促进弱苗转壮。逐季逐品种紧盯粮食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2.加快油料和大豆产业发展。落实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资金优先用于油料发展政策。推动程庄镇、司各庄镇和扒齿港镇等西北部优质花生产业带发展,打造高油酸花生“三品一标”基地,年内推广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打造以程庄“东路程宝”公司为核心的高油酸花生示范区。推动以宋道口镇为中心的杂粮杂豆产业带建设,引导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提高大豆保障供给能力。对接中粮集团等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油料精深加工项目,拓展精制油专用粕(饼)市场,提高对大豆豆粕进口的替代能力。3.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大力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快推进奶业振兴,持续巩固奶牛存栏在全省的领先地位,提升生鲜乳产量和乳制品加工能力,奶牛存栏达到8.5万头以上,生鲜乳、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27万吨、30万吨。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能繁母猪稳定在3.7万头以上,生猪存栏稳定在正常年份水平,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积极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切实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水产品产量稳定在7.7万吨以上。大力推进蔬菜单品规模化,稳定常年菜地保有量,构建品种互补、档期合理、区域协调的蔬菜生产供应格局,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蔬菜产量稳定在万吨左右。4.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发挥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社基层社等各类主体作用,在粮食主产地整村整镇连片发展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