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梨树齐家为什么会被光绪皇帝题金匾?

吉林梨树齐家,在清朝乃至近现代史上都是吉林人闻名全国的一个显赫家庭,其中最为荣耀的便是光绪十六年(年)至光绪二十一年(年),梨树县孟家岭镇四台子村(原属于奉天伊通州)齐家,在短短6年时间里,叔侄4人陆续考中进士,为我国有科举制度以来的一桩奇迹。

光绪皇帝因齐家魁星满门,特赠一联三匾。一副对联是:“丹桂有根偏生书香门第,黄金无种竟长勤俭人家。”三块金匾是:“四第同庚”“桑影绵长”“家教可风”。

民国八年十月(年10月),道尹陈淡然在所著的《伊通齐氏家传》中曰:“清制重科甲,东三省名额尤稀。”但宁远公(即齐永安)之曾孙齐绅甲、忠甲,玄孙耀琳、耀珊,却“接踵联翩,蔚然崛起,历十余岁”。

齐氏叔侄4人接踵中进士,不仅在当时的朝野广有影响,而且时至今日,仍为学者们所津津乐道。不过,在众多的文章中,述其为官生涯和政治得失者居多,而述其勤俭持家、桑影绵长、书香门第、家教可风者少。本文拟在这方面略述一二。?

  一、精心务农,躬耕垅亩

  齐家来到东北,系从齐永安只身闯关东开始。据《齐永安传》载:齐永安年轻时,只身一人冒着“海禁”来到吉林柳条边的五台子。当时这一带尚未开垦,杂草丛生。他在这里苦心垦殖十余年,逐渐有了丰富的积蓄。于是,接父母家眷前来就养。就这样,从齐永安开始,就形成了重视农耕的家风。

  齐永安之孙齐尧封科考不第,则购买黄沟河(在后来的磐石境内)南苕条顶子荒地七十二方,每方四百五十亩。他披荆斩棘,建茅屋三间,招农佃户进行垦殖,做起务农兴业之事宜。

  齐永安之曾孙齐书甲也因屡试不第,于是,也往苕条顶子进行督垦。他不仅招农佃户进行督垦,还与农户一起进行耕作,亲自扶犁躬耕垅亩。闲暇时间,则同砍柴人和当地父老,一起研究树木的栽培技术,以及尽情地游览山水。可见,他不仅躬耕垅亩,而且同当地农民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在他躬耕垅亩的10多年里,潜心务农,过着勤劳俭朴的农村生活。

  二、重视教育,襄助学务

  齐永安之子齐毓珍,重视发展农村教育,曾与当地刘、王等六大富户,捐修关帝庙,兴建义塾五间。其孙齐尧封,对公众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当时,吉林的考生每年参加乡试,都要到奉天(今沈阳市)去进行。考生感到苦不堪言。鉴于此,他应邀“会同城乡绅耆,立文会,集巨款”,捐建了吉林考棚,解决了吉林考生就近参加科举考试的问题齐家人不仅襄助学务,而且亲临讲堂教授学生,且教学有方。光绪初年,齐书甲教授于家。后两年,邻村老董家聘请他设帐教学。在他的教授下,学生的学业大有长进。后移帐到伊巴丹站的老鲍家。鲍家的孩子平时十分骄纵,他的祖父和母亲拿他都没有办法。齐书甲听到这个消息后,将此顽童招至私塾,从容地对这个孩子讲述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使鲍家的孩子得到感悟,并泣拜在他的母亲及祖父之前,诚心地表示悔过,并从此改过一新。鲍氏家人惊奇齐书甲教育有方,举业有名。可见齐书甲之教学,不仅授业解惑,也重视传道。

  三、严于家教,子孙成才

  齐永安40岁得子,他从不娇惯。其子齐毓珍10多岁时,时值数九隆冬,一天风雪交加,从私塾提前回家。齐永安看见之后大怒,紧闭房门,不准儿子进屋,让其“徘徊风雪中者久之”。其母动了恻隐之心,将儿子放进屋内。齐永安愤怒地说:“如果不能自立,最终也会饿死在风雪中。”从此之后,齐毓珍开始发奋读书,终有所成,成为齐家经商的好手。

  齐尧封的儿子齐绅甲,照样重视教育。齐绅甲“督课子侄,循循善诱,注重早谕,教而有恒。”就是到了炎热的伏天和寒冷的数九天,也从不停止学业。年,齐家分家,齐尧封这一支移居到磐石烟筒山附近的苕条顶子。此后,在齐绅甲的“督课之下”,他的二侄齐耀珊,于光绪十六年(年)考中进士。他于光绪十八年(年)考中进士。他考中进士之后,被派到外地做官,从此终止了“教授于家”的生涯。但在他的教授之下,此后不久,他的族弟齐忠甲(第五支齐化钧的次子),于光绪二十年(年)考中进士。他的大侄齐耀琳,于光绪二十一年(年)考中进士。此便是所谓的齐家叔侄4人相继考中进士之事。而且,他们都是在磐石苕条顶子苦心攻读之后考中的。四进士中,有3人从清末到民国一直为官20多年,唯独呕心沥血为齐家培养人才的齐绅甲,仅为官4年,便于光绪二十一年(年)去世于山西“太原府稽查东门差”,年仅41岁,亲友无不痛悼之。

  四、前赴后继,方得登科

  许多文章都赞许“四第同庚”,殊不知,这是经过齐家几代人奋斗之后取得的成果。

  齐家从齐毓珍起,乡试顺天,遇到匪警阻隔,不得不绕道返回。齐尧封,附贡生出身。因“屡试不第”,而置“黄沟河南苕条顶子荒”。他的长子齐书甲,廪贡生出身。“读书多奇悟,肄业沈阳书院”。首次参加甲子年(年)乡试,应试的文章振笔一挥而就。由于掉以轻心,榜发落第。壬午年(年),带着弟弟齐绅甲到首都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又没有考中。此后10多年间,他的弟弟齐绅甲、儿子齐耀珊和齐耀琳一举成名考中进士。齐家第五支齐化钧,也是附贡生出身,也因“屡试不第”而转为经商。他的次子齐忠甲,则一举考中进士。

  五、善于经商,家业大兴

  齐家人丁兴旺,经商有道。一般从兴办商号或烧锅、油坊开始。其中,齐永安除了开垦荒地、修建宅舍、办田产外,也开设商号,从而变成当地有名的富户。他的儿子齐毓珍,“治家有规则”,家产越来越富侥。除经营粮业外,店业方面设有大成典业、大德酒业以及乾德、恒远等商号。齐书甲到磐石苕条顶子经营田产后,开办成德涌烧锅和成德源烧锅,买卖也十分兴隆。耀字辈子之齐耀宗,曾任奉天围场东流水荒务委员及辽阳五城丝绢总局总办等职,更是经商有道。

  六、清廉为官,秉公施政

  据吉林文史资料第十六辑《齐耀琳传》载:其叔父“齐绅甲学问渊博,品格高雅,为官廉政……对二齐(指齐耀琳、齐耀珊)有深刻影响,长进很快。”又载:齐耀琳“于曲周县任上,披星戴月,理民诉讼,使无冤抑。即使内僚幕友,也断然禁止受贿。因此,被称为‘齐青天’”。

  其同族兄弟齐耀瑭,民国时期任奉天省黑山县县长时,东北王张作霖的小舅子唐三虎子无恶不作,称霸黑山。几任县官被他赶走。齐耀瑭到任后,遍请当地权贵乡绅,乘机将唐三虎子逮捕并执行枪决,刚直不阿地为黑山地方除了一害。

  七、乐善好施,德布乡里

  齐家富裕起来之后,不忘当年初垦艰辛,对后来闯关东的逃荒者,是夏舍单,冬舍棉。逢灾年则开粥棚,日舍三斗米,赈济贫民。乡村里不管事大事小,只要齐永安答应一句,立刻就会得到解决。他与刘、王等六大富户,捐修关帝庙,建义塾五间造福乡里。乡人尊敬他为长辈。咸丰三年(年)67岁病逝,前来吊唁的人无不痛哭失声,“不知涕之出也。”

  齐尧封捐建吉林考棚和昌图书院、魁星阁,虽“集巨款”,均如期竣工。可见,乐善好施,一直成为伊通边四台子齐氏之家风。

  齐耀琳于年66岁时去职后,应在北平的乡人徐鼐霖之邀,同吉林名士成多禄等,在厂桥额勒登保祠旧址,继续慷慨捐资修建吉林先哲祠,祀额勒登保以下有勋劳于国家和有功德于社会之吉林先哲13人,以示楷模。

  纵观齐氏之家风,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师重长、兄友弟恭、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齐氏后代不论是为官的,还是务农的、经商的,多为当时各业的佼佼者,享誉四方。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一个家庭只有培养良好的风气,树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无数家庭汇集成国家,国家也是如此,国家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够兴国安邦,这大抵就是研究优秀的家风弘扬传统的家风的现实意义。

秘书处-齐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