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news.suqitech.com/show-209062.html

7月18日-7月24日,我校资环学院8名学生在吉林省梨树县梨树实验站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此次实践活动旨在调研梨树当地黑土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果、限制因子以及对策。

7月18日,小队抵达梨树,黑土地联盟秘书处董文赫带领小队参观了梨树实验站和旧实验楼,小队感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驻梨树的硕博士生们的实验求真精神并对梨树黑土地情况和玉米种植有了初步了解。

7月19日,实践小队在董文赫的带领下参观了实验站外的种植模式展示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试验区,并采访了当地合作社社长和农户。对“梨树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梨树模式”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尽可能减少耕作次数,田间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模式自年在梨树县推广,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梨树实验站的各位老师以及梨树当地农户的共同探索研究下,保护性耕作发展得越来越好。明显改善了黑土地退化情况,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很好的保水保土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这一成果植根发展于梨树县,因此被大家称之为“梨树模式”。

此后5天,实践小队走访了梨树县各乡镇,深入玉米地,对比保护性耕作和传统种植模式,切实感受到了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在当地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同时,实践小队还与当地的农户、农场主和合作社社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完成了30份的《合作社/农户田间管理调查表》和《我国玉米临储制度改革对农户行为和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农户调查问卷》,采集了多方对保护性耕作的看法和建议,对保护性耕作在当地的推广情况有了具体细致的了解。

总的来说,保护性耕作在梨树县推广得非常成功,绝大部分耕地采用的是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模式,基本实现了秸秆全覆盖。各乡镇也根据自己的土壤状况因地制宜,在“梨树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新的种植模式。如在秸秆全部还田的基础上进行条耕;调整行距,实行宽窄行种植;秸秆还田后在秋季进行浅旋。和农户交流的过程中,小队成员了解到保护性耕作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阻力。同时推行的玉米秸秆打包政策和保护性耕作相冲突;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农艺和农机不配套;部分乡镇土地碎片化,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部分农户观念保守,不愿改变以及基础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保护性耕作在当地的推广。

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小队成员了解了黑土地的退化情况与保护性耕作在当地的推广情况,学习到了田间管理及实验方法,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热情与淳朴,也收获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友谊。小队成员内心学术的种子已经在东北的黑土地里生根发芽,在未来的学习路上必将开出鲜丽的花。

小天使们喜欢今天的推送嘛?求赞求评论(开心脸)棒棒也是需要大家夸奖哒~如果大家有什么新鲜的idea,欢迎发送邮件至cauxtwxc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