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彭冰柳姗姗实习生王涛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长势繁茂的玉米正蓄力结棒……走进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满眼丰收在即的喜悦景象。这里曾诞生享誉全国的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如今,此间正在全力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更肥更壮。
东北黑土地是最珍贵的耕地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但随着持续耕种地力过载,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逐渐凸显。为保护好黑土地,年起,梨树县主动探索保护性耕作模式,其创新实施的秸秆条带覆盖、宽窄行种植、免耕播种技术等,使当地黑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被赞誉为“梨树模式”。
“‘梨树模式’的核心之一,是把秸秆留在土地上,相当于给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使它不被风刮走、不被水冲走、不被其它作物侵害,让黑土层越来越厚,有机质越来越好。”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对记者说。
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要攻克很多难题。比如,在地上堆满秸秆的情况下,一般的机械很难完成播种,为此,攻关团队耗时一年研发出免耕播种机,该项成果为大面积推广“梨树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农民种一季玉米,地要反复整、压4次,会破坏黑土层结构,‘梨树模式’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通过采用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极大保护了黑土层。”王贵满说。
监测数据显示,实施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腐烂5年后,土壤有机质可增加20%左右,减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每平方米蚯蚓数量从不足10条增加到60-条,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此外,秸秆覆盖在地表,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每年每公顷可减少风蚀量多吨……而且,生产成本大大节约,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平均产量还高出5%—10%左右。
目前,“梨树模式”在全国推广面积已经达到万亩,该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同时抑制了“沙尘暴”的形成,并因减少了秸秆焚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雾霾”。
“今年,我们又提出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关键就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以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全部实施‘梨树模式’,在此规模下合理配置农机具,将农资采购、农机效率、人员配置和资金使用率发挥到最大化。”梨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英男告诉记者。
据介绍,创建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是推广“梨树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梨树县计划全力推动个示范合作社、77个示范家庭农场的建设工作,力争到年实现乡乡有联合社。同时,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等全生产环节服务,计划今年成立个以上大型服务组织,到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