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王晓秋)梨树县地处吉林省西南部的辽平原腹地,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上,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东北地区以珍贵稀有的黑土地资源而闻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肥沃的黑土覆盖梨树多万亩的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多年保持在5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产粮大县前五强,人均占有粮食、人均贡献粮食、粮食单产和粮食商品率四项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严重沙化,也给梨树县域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吉林省监测数据显示,全省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8%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有机质含量持续降低,导致土壤板结,供肥保水能力下降。因此,拯救黑土地成了梨树县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黑土地博物馆内陈列着各种土壤类型(记者王晓秋摄)
多年来,梨树县根植黑土地,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为契机,探索实践了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为推进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梨树方案”。
校地合作,科技赋能现代耕作方式
“科技小院让科学家成了农民,让农民变成了科学家。”针对黑土地出现的现实问题,梨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深度合作,建立梨树实验站。与中国科学院等14家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研发基地亩。全国唯一的“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也在梨树县设立。依托科技小院、黑土地保护利用院士工作站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打造了“院士工作站+科技联盟+科技小院+推广站+示范户”五位一体模式,把院士专家的论文写在梨树大地上。田间气象站、土壤水分监测仪、测报灯、诱捕器等现代化机器也成为这片土地上的靓丽风景。
梨树拥有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记者王晓秋摄)
一批又一批的知名专家、硕博研究生、梨树实验站的科研人员扎根梨树县,协同攻关,将青春奉献给这片黑土地,终于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实验成果。
“梨树模式”交出最好答卷
东北黑土区春季低温出苗率低、玉米长期连作秸秆量大以及秸秆分解缓慢难以切割。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梨树县建立起15公顷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经过多年探索,集成玉米秸秆覆盖模式免耕和条带耕作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改进,全面帮助东北旱作农区形成了适合东北玉米生产的模式,即秸秆覆盖少免耕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和土壤综合功能调控模式,也就是“梨树模式”。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
不仅如此,“梨树模式”也实现了播种机械国产化、种植模式生态化、栽培技术系统化、推广体系网络化。“梨树模式”促进了现代化和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梨树县耕地(记者王晓秋摄)
多年来,梨树县根植黑土地,不断钻研探究,将头低下去,将眼光放长远,着力提升东北黑土地综合功能提升的关键技术。现如今,“梨树模式”已成为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现代耕作模式的榜样,彰显了国家产粮大县的责任担当。未来,“梨树模式”在造福东北的同时,也将为全国范围内的现代耕作提供可借鉴经验。
来源:光明网-党建频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