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国唯一的优质玉米之都,四平庚子年的春耕,隐约可闻大时代进行曲,因而显得格外激情澎湃。
截至5月8日,四平市玉米播种面积达.83万亩,已全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玉米播种任务。
大型免耕机轰鸣着深翻起黑土地,粉碎后的秸秆与土壤搅合在一起……近日,在四平市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十台大马力农机“集体发威”,旋耕场面颇为壮观。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里的部分农机经过了特殊改装,前面带着转动的“爪子”,后面跟着一排锋利的“轱辘滚”。这正是梨树县大力推广的保护性耕作的“新式武器”。这种武器让秸秆覆盖还田,把黑土地盖上“被子”,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每公顷的玉米产量还能增加10%左右。如今,这种保护性耕作正在四平“颠覆式”扩张!
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镝介绍,以前农民开春种地讲究干净整洁,谁家玉米地利利索索,别人都会夸一夸;秸秆支楞巴翘的玉米地,会让村里人笑话。但现在不一样了,观念全变了,保护性耕作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化肥用量越用越少。今年我们合作社的亩耕地,就全部采用了这种保护性耕作的新模式。”张文镝补充。
不仅如此,今年的四平,凡是适宜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凡是具备保护性耕作机械条件的农户,全部采取了保护性耕作。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近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继续引领全省此项技术发展新方向。
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的背后,有一组“大数据”。
众所周知,黑土地之所以“黑”,就在于它覆盖着一层黑色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但据《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年)》给出的数据,近60年来,东北黑土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区下降1/2。
黑土之殇!
作为农业大市、粮食主产区,四平始终在为国家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此,推广免耕播种、开展保护性耕作,四平市委、市政府责无旁贷。为了保护黑土,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保墒、防风蚀、增加有机质。实践证明,秸秆覆盖还田、轮作,是养地护地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10多年了,一直致力于黑土地保护的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最有发言权:“保护性耕作,相当于人穿上了衣服,也相当于增加了50毫米降水量,减少风蚀,增进土质营养,秸秆覆盖的地方不长草,还能少用除草剂”。
在这个过程中,秸秆全部还田覆盖地表,耕作次数减到最少,让秸秆有时间慢慢腐烂。免耕播种机一次性作业,不整理土地,不起垄,直接完成播种、施肥等所有工序。
而凡此种种,也让四平农业机械化渐行渐近。
“铁牛”隆隆闹春耕!
截至目前,四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如今已达到90%,其中机耕率96%、机播率92%;全市农机用户超过4.1万户,农机从业人员达4.8万人。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崔维利刘艳/文李坤/摄影编辑:赵树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