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婚姻习俗方式,基本上是古人遗留下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婚姻过程逐渐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但比清末民国时期简化多了。民国时期,梨树县这一地区的人们婚姻习俗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梨树县志》中有详细记载,下面分享给大家:

?一、提媒

父母在子女15岁前后,请媒人向某家商议婚姻,或者由媒人主动做出提议。两个家庭要以门第、财产彼此等同的算是合格。双方都认同和许可,才开始商议婚姻,这就是古代的“问名礼”。即旧时婚姻礼节,在婚前男家把写有询问女方名字和生辰八字内容的书札派人送到女家。

?二、合婚

两家都满意后,女家用红色纸笺书写女方的年庚八字,由媒人送到男方家请人预测吉凶、推断命运,以对男方家有益或者没有妨害的年庚八字为吉祥。也有将庚贴放置在灶神神位前面,三天内没有破裂的都可以商议,这就是古代的“纳吉礼”,即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三礼,问名之后男方将卜婚吉兆告知女家。

?三、相门户

男、女命相相合后,就商定结婚日期。女方家主婚人等和媒人一起先到男方家,相看女婿及其家庭生活环境、条件如何。女婿敬献烟和茶,如果相看满意,男方留女方家人吃饭。女方家人返程前,女婿再一次敬烟,于是定下日期相看女方。到了约定的日期,男方家的主婚人等和媒人一起来到女方家。女子出来敬烟,如果男方主婚人满意,女方家也要留其吃饭。饭后,女子再一次敬烟,男方家给女子数额不等的钱款,俗称“装烟钱”。并且拿出耳环、戒指,由婆婆亲手为女子佩戴上。媒人书写订立婚书,男女两家各存一份,婚姻确立成功。这是普通人家的手续。如果是绅士富人之家,就只以一句话作为凭信,不需要写婚书为证。这就是古代的“文定礼”,即纳币订婚。如果相看时不满意,则不吃饭就离开了。

?四、换盅

相看妥当后,女方家列出所要的衣物、首饰、猪、酒等财物的“红单”,媒人拿着单子向男方家征求意见,俗称“要财礼”。大致是将银十六两、布八对、猪两口、酒百斤、衣饰数件作为最普通的彩礼。如果想要增多或者减少,就要看对方家庭的贫富了。男方家如果允许和认可,约定日期“换盅”,俗称“过小礼”。这一天,男方家和媒人一起携带着发簪、耳饰、布匹等大约全部财礼的三分之一数额到女方家。院中设置木质桌案,摆设水果蔬菜,放置两个酒盅,将红丝的两端系上铜钱悬在酒盅上。双方亲家来到桌案前,彼此行拱手礼,分别拿着红线的一端,互相交换酒盅,喝干杯中酒,再相互行拱手礼一次。仪式结束后,亲友相聚庆贺,都各鞠一躬。登上厅堂宴请客人,女子出来敬烟两次,像相门户时一样。

民国末年,礼仪趋向简单,有的在开宴时,两家亲家翁互相交换酒杯,因此省略了设置桌案的烦琐。这就是古代的“纳采礼”,即定亲时男方送聘礼给女方,向女方正式求婚。但有因为财礼数目不能达成协议,以致毁弃婚约的。

?五、通信

男子到了成婚的年龄,占卜选择吉日,用红笺书写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嫁娶日期,以及依从时俗的有关禁忌等,称为“嫁娶贴”,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并确定赠给女方聘礼的日期,以便进行筹备。这就是古代的“请期礼”,即古代婚礼的六礼之一,男家行聘之后,卜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

?六、过大礼

通信之后,约定吉日,男方家将没有过完的财礼全部准备齐全,同媒人一起送到女方家。女子出来献烟两次,如同以前一样。欢喜地举行完宴会之后,男方客人散去。也有女方家在这一天雇用鼓乐队,准备宴席,远近亲戚朋友均拿出钱币作为贺礼的。这就是古代的“纳征礼”,即古代婚礼的六礼之一,由男方择一吉日,送钱物到女家的礼节。

?七、婚娶

婚期的前一天,女方家将衣物服饰、木柜箱子、生活用品等准备齐全,族人、亲戚分别赠送首饰、物品、钱款给女子,叫作“添箱”。过大礼时,女方家如果没有通知亲戚朋友,这一天亲戚朋友都要前来赠送贺礼,主人要准备筵席请大家欢聚畅饮。双方亲家距离较远的,女方家要用多辆车子送女子出嫁,并且装载上嫁妆,同时邀请族人亲戚随同前往,称谓“送亲”。到了男方家,借住在另外的住宅里,第二天早晨等候迎娶。如果是相距一二十里的,那么女婿在这一天的晚上或者第二天早晨要亲自到女子家迎接。

男方家在结婚的前一天,招集乡邻都要前来帮忙。鼓乐震天,张灯结彩。早饭后,新女婿要穿礼服、戴礼帽、身披红绸,祭拜祖宗、父母、长辈后,再前往家族墓地祭拜。然后到邻近的家族亲戚、长辈那里一一礼拜,围着村庄绕行一周,称为“晾轿”,又叫“拜庄”。亲戚长辈分别赠给首饰、钱币,称作“压腰”。外祖父以及姑夫等人,还有赠送红色丝织品的。午宴之后,新女婿坐轿(乡村大多骑马),预先请喜傧四名、六名、八名不等,俗称“娶亲人”,在前面先行引导,执旗鸣锣的礼仪队伍、鼓乐队、车子和轿子走在中间,一名喜嫔(俗称“娶亲婆”)乘车跟随在后面,到女子家亲自迎娶,俗称“走轿”。喜嫔先行进入女子家中。由女子同辈中年幼的人,走出家门迎接女婿,送上金银、首饰等物品,称为“下马银”,女婿方才下轿(或者下马)。进入屋中先敬拜女家祭祀祖先的厅堂以及岳父岳母之后,女方家依礼设宴款待。

迎亲时,男方家准备四斤猪肉,随着迎亲车辆送到女方家(俗称“离娘肉”)。女方家将肉从中间切开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仍然送还给男方家,这就是古代的“莫雁礼”,即新郎到女家迎亲献雁做为初见礼。不过是用猪肉代替大雁罢了。第二天黎明,女子穿上红色嫁衣(俗称“拉草衣”),用红头巾盖住头和脸,由喜嫔搀扶上轿。女婿以及娶亲的众人发动车、轿相随返程,女方家也用二名或者四名送亲人以及一名喜嫔(俗称“送亲婆”),随同男方家的车辆一起走在前面。轿子所经过的有水井、庙宇、坟基的地方,都要用红毡遮盖,避免邪灵异怪作祟伤人。女方家亲戚朋友等待婚轿走后,也都乘车,载着嫁妆,一同前往男方家送亲。婚轿抵达男方家后,将由老年女子盛着炭火的火盆送到女子轿中。庭院中先摆设好香案,放置一个斗,装满高粱,上面插上一杆秤,供奉“天地九佛诸神总圣”喜神纸。在婚轿前铺设红毡,喜嫔搀扶女子下轿,脚踩红毡前行。走到香案前面,站在夫婿的右侧。女婿行四拜礼(俗称“拜天地”)。有两名女童,各自拿一把锡壶,壶中装满粳米,用红纸包住壶顶,用红绳连在一起,递交到女子手中,称“递保平壶”,大概是取保平安的意思。新郎牵挽新妇进入洞房,先将马鞍放置在门槛上,从马鞍上面跨过。新郎揭开新妇蒙在头上的红巾。到了洞房,新郎、新妇分别从左右两边登上喜床,面朝吉祥的方向端坐(俗称“坐福”)。新郎走出洞房后,喜娘为新妇加髻(俗谓“上头”,即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一种头发样式)。

拜完天地后,家长焚化喜神纸,亲戚好友都鞠躬致贺。女方家送亲的人来到后,迎接进屋内,就开始设早宴。女家借男方家的筵席,先用饺子款待女婿,被称为“管小饭”,用来充当早饭。稍后就开始安放柜子和箱子。到了中午,再以丰盛的饭食款待女婿,称为“管大饭”,用来作为午饭,这就是古代的“馆甥”(女婿)礼节。这一天,亲朋好友用钱币、彩幛(以整幅大红绸缎被面为礼品,在上面浮粘祝颂词)致贺,称为“贺仪”。男方家排列丰盛的酒食,先宴请女方家的送亲人,同时用来招待贺喜的各位亲戚朋友。宴席中间,女婿出来拜谢,称为“拜席”。女方家的亲戚长辈,各自拿出金银饰物或者钱币作为回谢的礼物。宴席结束,女方家人告辞,主人率领女婿站立在门外恭敬送别,女婿行一鞠躬礼。女方家人离开后,新妇才下床,邀请亲友长辈进入屋内,敬献烟、茶,大家分别用钱币赠送新妇,称为“拜仪”。到了晚上,新郎、新妇喝“交杯酒”,吃“宽心面”,这就是古代的“合卺礼”,即新郎、新娘在结婚当天的新房内共饮交杯酒(合欢酒)。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妇先敬拜祖宗和父母,再依次敬拜同一宗族的亲属(俗称“分大小”),有赠送饰物和钱币的,也称为“拜仪”。这就是古代的“庙见”礼,即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以及天刚亮时参见公公婆婆的礼节。

过了这七天,新婚夫妇一同到女方家,住一宿之后返回,称为“回门”。一个月后,新媳妇回娘家看望父母,称为“住对月”。三年的时间里,每当过新年的时候,夫妇一同前往岳父岳母家,住三五天后返回,称为“拜年”。

民间“红喜礼薄”封面(年)

崔文翰与吕佩学女士结婚纪念(.9.27)

葛万中与郭淑英女士结婚纪念(.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