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谈谈你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理解和感悟,不超过字。(15分)
做题思路:
回顾这道题,材料中提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工作中的做法。大家讨论最多的无非几个问题:一是是否围绕“民生领域”谈;二是理解和感悟要分开谈还是一起谈;三是要不要从材料外找一些内容加进来。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可以围绕但无需全部;至于第二个问题,个人觉得理解和感悟之间差距不大,我考试的时候是写在一起的;第三个问题,我确实从材料外加了一些内容,大约50%是从材料内摘抄的。
这道题,我作答围绕的核心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之间的关系,从辩证统一的角度结合材料,主要分析了两者之间在民生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核心是既要积极作为,又要立足实际,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考场上,我分了三点作答,梳理上述内容,没有写导语。
(二)问题:老旧小区改造,“面子”易治,“里子”难改,“难”在哪里?请根据材料中的问题写一篇汇报提纲,不超过字。(25分)
做题思路:
这道题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对策写不写,潜意识普遍认为“汇报提纲”需要带对策。
考场上,我仔细斟酌这个问题,最终选择了不写。主要原因是这道题提了两次“问题”:一方面,“‘难’在哪里?”就是在问我们问题是什么;另一方面,“请根据材料中的问题……”具体表达可能不是这句话,但题干中“问题”两个字必然有,这也是我决定不写对策的直接原因。题干问了两遍“问题”,而一些考友还在写对策,更甚者从“一、基本情况”写到“三、对策建议”,我想这是大家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这道题,我直接用了材料第一段中给的逻辑“管不好”“管理乱”“管理难”分三段写明汇报提纲的“问题部分”,没有写导语。
(三)问题:补写调研报告对策建议部分内容。
做题思路:
这道题我是围绕材料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问题给了七条,我的对策也针对性给了七条,都是材料外的知识。在这里,我想和各位考友分享的是对策给的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我记得第一个问题是受自然灾害种粮成本增加,有考友分析对策——改种大棚花卉,认为大棚受天灾危害少一些。这样的分析无疑没有接到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天线”,也没有基于这道题中梨树县粮食产业发展的实际这一“地气”。
这篇调研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