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大棚就是一个“聚宝盆”,一棵果树就是一株“摇钱树”。一栋栋连方成片的种植大棚,走进其中,硕果满园、生机盎然,可谓是季季有特色,季季不一样。四平市棚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在增收致富的路上有了实实在在的“金钥匙”。

壮大棚膜产业

握牢致富“金钥匙”

从梨树县行驶大概5公里就到了一个叫做王家园子的小村庄,“九月青豆角”是王家园子村的特产。在这里,多干活、多挣钱、比着干、铆劲干是大家的常态。目前,全村共有栋大棚,旺季时期,每天都可以产出“九月青豆角”十五万斤,年产值更是达万元。

这几年,王家园子村的“九月青豆角”已成为响亮的品牌,销售更是远销十多个省市,成为百姓餐桌的“放心菜”。这里,只是四平市棚膜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平市积极推进落实“全省百万亩棚膜工程”建设任务,全市新建棚膜面积.31亩,这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一位农业专家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参与进棚膜经济里,每人的年收益都可以达到1万5到2万元,农民兜里有钱了,日子过得更舒坦了。

为了握住、握劳这致富的“金钥匙”,四平市农业农村局更是不断加强技术培训,不仅组织各地专家、农技人员通过线上语音视频技术答疑、线下现场指导。还积极组织农户参加“双百共建”专家云讲堂、春季设施果菜、食用菌生产等注意事项及问题解析。仅今年上半年就累计开展线上指导次,线下指导91次,服务主体余户。这样负责任的态度,也极大增强了农民的信心。

抱团发展“好钱景”

激发农民就业热情

“现在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这蔬菜大棚。”铁东区叶赫镇的居民李大姐正在对颗颗饱满的葡萄进行剪枝,她对记者说,现在她不仅家里种着地,还在合作社打工,每个月的工资就有0元,这样不用离家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有可观的收入,日子真是有奔头。

走进铁东区叶赫绿宝农民专业合作社,眺望远处,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可谓是流水潺潺,行云片片。走进大棚,一珠珠鲜红色的葡萄簇拥在一起,色泽红艳光洁,外形玲珑剔透,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园区负责人栗志霞介绍,目前果实处于盛果期,每天都有车来收货,可谓供不应求。“只要拍拍短视频,就有不少商家来电话要货了。”说起最近的“收成”,栗大姐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因远离市区,加之棚室控温作用,昼夜温差近20℃,使种植的葡萄甜度高、口感好,其中阳光玫瑰、藤稔、巨玫瑰等9个品种的葡萄相较于周边地区为特有品种,产品销往沈阳、哈尔滨、长春、上海等多个地区,供不应求,广受消费者青睐。

而栗大姐的成功也离不开相应一系列好的政策,这一栋栋大棚的高收益,也激发了农民的就业热情。仅栗大姐这里,旺季时期就需要工人多名,每月工资都可以给到0-元。四平市作为农业大市,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发展棚膜经济为着力点,依托典型企业示范带动,不仅涌现出梨树县王家园子村,还有叶赫绿宝果蔬园等棚膜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吸收周边农户加入共同从事大棚蔬菜、瓜果种植,实现产业项目分红全覆盖,为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开辟新路。

塑造品牌“影响力”

做精做优扩大市场

就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所说,这些镶嵌在田野里的各色大棚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农民增收致富带去希望。

依托棚膜经济,四平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四平市部分园区积极探索果树栽培、休闲农庄、民俗村等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

例如伊通满族自治县伊美生态园以樱桃为主,兼营油桃、苹果、李子、葡萄等十余种水果,形成了特色果蔬栽培、休闲采摘、旅游观光、满族餐饮于一体的农牧园区。每到旺季时,除了前来采摘、或参观游玩的周边游客外,还有很多外省游客“慕名而来”,这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不少周边农户和贫困户共同走上致富路。

正所谓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品牌是产品的灵魂。而农业农村局也深知,没有品牌,就没有身价。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加强区域交流沟通商务合作,促进四平市优质农产品产销衔接。积极组织开展“汇四平地产融八方商机”农产品展销对接洽谈会工作。

在展销会上四平市农产品的口碑得到了一致称赞,“四平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也逐渐扩大。同时,积极抢抓品牌强农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创建“四平玉米”“平地生香”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推动四平市农业走上以品牌化为牵引、以产业化为组织、以基地为依托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绿色的大地代表现在,白色棚膜代表希望。棚膜经济已经成为四平市经济发展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谱写着四平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富民新篇。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毛思博通讯员崔圣驰视频制作:毛思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