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四平7月25日电(王海跃)走进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长势甚好的玉米地上方,“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几个字格外抢眼。
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人民网王海跃摄
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人民网王海跃摄
如何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答案就藏在推行了十多年的梨树模式中。
梨树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始于年,至今经历了15个年头,从建立第一块面积亩的试验基地以来,经历了试验、示范、推广3个阶段,目前在全国推广面积已经达到万亩。年梨树黑土地保护面积万亩,年预计达到万亩。
“梨树模式对黑土地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看这黑土层约三四十厘米。”梨树县黑土地干部学院高级农艺师刘丽茹说。
刘丽茹讲解黑土层。人民网王海跃摄
刘丽茹讲解黑土层。人民网王海跃摄
刘丽茹从年开始研究土壤,年,梨树县成立黑土地干部学院后,她便来到这里继续研究黑土地保护。“这种模式不仅能保墒,还能肥田,实现了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增产的双赢。”刘丽茹笑着说。
那么什么是梨树模式呢?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我给你们打个比方,梨树模式就是把秸秆留在土地上,相当于给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保护这层宝贵的黑土,使它不被风刮走、不被水冲走、不被其它作物侵害,让黑土层越来越厚,有机质越来越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查看玉米长势。人民网王海跃摄
“梨树模式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通过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关键是少动土。”王贵满进一步解释:过去农民种一季玉米,地要反复整、压4次,会破坏黑土层结构。现在用上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极大保护了黑土层。
梨树模式的“一条龙生产线”看似简单,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问题。“第一个难题就是免耕播种机的问题,遇山开道、遇河搭桥,通过一年的时间将免耕播种机研发出来。”王贵满说,“这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梨树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实施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腐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年后,土壤有机质可增加20%左右,减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
有益生物增多,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在连续实施秸秆全部还田地块测定,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约60-条,常规耕作只有7条,是常规耕作的10多倍;
秸秆覆盖在地表,减少了风对土壤的侵蚀,平均可减少径流量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防止水土流失;
蓄水保水,全部秸秆覆盖地块,减少水分蒸发和升腾,相当于增加40-50mm降水;
秸秆覆盖的地块每年每公顷可减少风蚀量多吨,抑制了“沙尘暴”的形成,同时对防止焚烧秸秆,减缓“雾霾”的形成起到作用;
生产成本大大节约,劳动强度也明显降低,每公顷可节约成本0-元;
增加产量,通过梨树模式研发基地十年多的定位试验,一般平均产量比对照高出5%至10%左右
……
如此看来,梨树模式增产增收又保护了黑土地,节约了成本又抑制了沙尘。梨树模式到底哪里好?当地百姓最清楚。
“我的试验田已经连续两年每亩粮食作物产量达到0公斤,并且在不断创造高产。”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青魁乐呵呵地说,到今年,合作社已经成立20年了,成员最初只有6户,现在已经62户了。合作社目前拥有农机具24台套,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发展到了65公顷。
今年梨树县委县政府又提出梨树模式升级版,在一定范围土地上,用一定数量的农机和农机手,用统一的种子农药化肥以及管理作业方式来规范农业生产。规模化、契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是梨树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