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是吉林省农业生产标准化和绿色发展的代表。
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吉林考察,首站来到这里。凭栏远眺,肥沃的黑土地上,广阔的玉米带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他走进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粮食生产、黑土地保护利用等情况,充分肯定了“梨树模式”的好经验好做法,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总书记的鼓励,让梨树县干部群众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激情澎湃。
梨树模式遍地开花
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他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在现场,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站长、教授李保国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说,这片黑土地肥沃的秘诀是采用了“梨树模式”,这是一种保护利用黑土地的绿色种植技术。
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纬度高、光照足、气候湿润,再加上肥沃的黑土,非常适合玉米作物生长。近年来,梨树县成功探索出玉米秸秆覆盖还田的免耕播种技术,深层次解决了因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和土壤严重沙化的难题,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梨树模式’,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将秸秆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减少耕作次数,田间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李保国说,“梨树模式”是一套包括收获与秸秆覆盖、土壤疏松、播种施肥的专业技术,同时做到了减肥减量防除病虫草害的全程机械化技术。
为推广“梨树模式”,梨树县多次召开会议,并成立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还多次召开现场会,让广大合作社负责人及农民朋友直观感受“梨树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在,全县“梨树模式”已推广到万亩。
目前,梨树县已经建立镇、站、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引导相关站所工作人员深入村屯,为村民就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答疑及技术服务。进一步筑牢了粮食安全这块重要的“压舱石”。
随着“梨树模式”的深入推广,土壤状况得到不断改善,梨树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从眼下玉米的长势来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喜人前景。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创新科技服务三农
梨树全县耕地万亩,常年粮食总产量可达50亿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全国唯一的百万亩玉米生产基地。走近基地核心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吐穗的玉米上绽放朵朵须花,玉米花香随风四溢,沁人心脾。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近距离聆听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阵阵暖流浸润心田。”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梨树模式”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
多年来,梨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服务机制,通过搭建平台、构建网络,引进、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开展了深层次、多学科的技术合作互动,着力打造科技强县、农业强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大专院校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强大的技术支撑作用。
目前,长年在梨树工作的专家学者有30人,每年近6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在梨树完成,国家级学术性会议多次在梨树召开,非“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的“梨树模式”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创办的梨树黑土地论坛在国内外已形成广泛影响,院士工作站、国土部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团队基本形成。
王贵满兴奋地告诉记者:“梨树县打造出以3块亩产吨粮田为代表的高产典型,创造了有史以来的高产最佳记录。每年完成论文、调研、试验报告余篇,指导合作社近个,建立百亩方田1多个,技术指导服务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校地融合科技入田
既要稳产又要高产
七月梨树,生机勃勃。放眼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垄亩之间,规划有序。
田间气象站、土壤水分监测仪、测报灯、诱捕器等现代农业技术设施遍布田间,现代化农业科技在这里应用得淋漓尽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印证。
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公顷玉米正位于这里。
“总书记来到咱合作社的玉米地,察看庄稼长势,让所有社员欢欣鼓舞,总书记对这片黑土地的拳拳深情,让社员们信心十足、更有干劲了!”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说,自从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化肥越用越少。秸秆覆盖还田,给黑土地盖上“被子”,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在干旱年景每公顷玉米产量比传统种法能增加10%左右。
几年来,梨树县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等合作开展绿色生产技术科研、集成与示范,积极探索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不仅创新了农技服务新机制,还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步伐,通过科技力量,取得了比常规农田平均增产6%至10%的效果。
良田需良种,更要得良法。李保国说,通过“校地融合”,推进“科技入田”,不仅保稳产,更能促高产。不仅要让科学家扎根黑土地,更要通过农业科技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有力支撑。(记者任胜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