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涌动处,奋楫击水时。
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都是我们工作的坐标。
每一段吉林奋进历程,都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以时间节点为坐标,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击鼓催征稳驭舟;以历史方位谋伟业,万吉林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
吉林这片土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对吉林振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牵挂在心。
过去的五年,是吉林老工业基地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的五年,也是全省干部群众负重前行、克难奋进的五年,更是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积厚成势、开辟新局的五年。从年“如约”而至算起,习近平总书记五年间三次视察吉林,为吉林工作量体裁衣、问诊把脉、开具药方,为吉林振兴发展一路引航,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提供指南针、金钥匙,每次都给吉林带来重大机遇,每次都为吉林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时间印刻在白山松水的史志上,力量体现在吉林儿女的行动中。五年来,全省上下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领吉林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振兴发展新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浓情回望,激情澎湃。五载画卷徐徐展开,透过银装素裹的大美景象,独有的北国风光下,吉林人民牢记殷切嘱托、谋振兴求发展的奋进步履清晰而坚实……
伟大旗帜引领,铸就新时代吉林振兴坚强保障——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烨烨中华,风正帆悬,东方大国向着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劈波斩浪。
白山脚下,松水之畔,吉林儿女朝着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奋勇向前。
年。春风正暖时。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的审议,为吉林振兴发展开出“‘加减乘除’一起做”的良方,吉林代表邀请总书记到延边看看,总书记说,“下次到吉林一定去”。4个月后的7月16日中午,专机降落在延吉朝阳川机场。吉林儿女沉浸在如约而至的激动与喜悦中——总书记来吉林了!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春市,深入农村、企业,深入广大干部群众,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视察调研,强调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
年。秋意正浓时。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三省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其间专程到松原市视察,对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年。正值盛夏季。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专程到吉林省视察。“新的形势下如何继续推进东北振兴发展?这次我是带着这个思考来的,同时也为谋划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进行调研。”总书记先后在四平、长春等地,深入农村、社区、科技园区、企业,充分肯定吉林振兴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赋予吉林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的“三个全新定位”,为我们面向未来、接续奋斗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根本遵循。
殷殷期许,催人奋进。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彰显的是胸怀万壑的领袖风范。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彰显的是亲民爱民的赤子之心。总书记所到之处,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热烈而激动的场面生动展现了吉林各族人民、干部群众对领袖的拥护、爱戴和景仰之情。
五年来,吉林干部群众思想上聚焦,行动上对标,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焕发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实践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个五”战略、“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清晰地认定吉林振兴的历史方位。
吉林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一系列突出成绩和决定性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统一全省思想的“定盘星”,是破解矛盾问题的“金钥匙”,是做好吉林各项工作的总遵循。
新时代标注发展方位,新矛盾校正前进方向,新思想凝聚磅礴力量,新征程擘画未来蓝图,新使命激荡奋斗热情。把“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吉林振兴发展在党和国家全局中承担的使命记在心中、扛在肩上的吉林干部群众,必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更大的作为、更有力的举措、更坚强的保障,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吉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力高质量发展,锐意改革创新牵引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牢记总书记嘱托,吉林聚力破解高质量发展重大命题,跳跃在白山松水间的高质量发展“吉林节拍”传递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新时代强音。
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
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所指,就是吉林行动所向。
年7月26日,中共吉林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若干意见》,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
年7月17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数字吉林”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年10月16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
这五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全省上下的共识。
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是重要法宝。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吉林致力于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十三五”时期,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以改革强基固本——仅近一时期,就召开省委深改委会议6次,审议通过重要改革文件37份,推出重要改革举措项。省属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比例达到64%。
以改革激发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间压缩至81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最短只需28分钟,深化“一网通办”,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十三五”期间,我省相继出台70多个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体系。全球吉商大会已连办至第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广聚四海宾朋,成为汇聚共识、推进合作、扩大成果,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的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屏上见”“线上谈”“云上签”,吉林人展示出了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气势。
作为农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吉林人深谙其道,全面推进高质量交通强省建设。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多个机场扩建、迁建、选址工作火热开展。全省农村“四好公路”在“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改造危桥座、实施安防工程公里、“畅返不畅”整治1.4万公里。一条条当年的“搓板路”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一条条当年屡修屡烂的“永修路”铺成了平坦如砥的“致富路”。
“数字经济”“数字吉林”成为高频词,成为观察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窗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新的重要风向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推进,诸多产业悄然换装升级,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商交易额、农村电商、跨境电商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增长,形成了红旗轿车、智能网联汽车、轨道客车等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25颗……借数字时代东风,吉林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使出改革关键一招、取得创新诸多成果的吉林人越来越有深切体会:改革是点燃发展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统,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金钥匙。回首过去五年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走过的难忘历程,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阐述不仅记忆深刻,而且有了新的理解。这实际上是一个个重要的理论突破。“‘加减乘除’一起做”是思想破冰带动实践破冰的一张发展模式转型答卷。设立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几件大事,都是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谋划推动、在总书记亲切关怀下成功实施的。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影响,“三抓”“三早”行动持续发力,新基建“”工程亮点频现。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截至10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2位……
随着“转”的进程加快、“新”的态势显现、“活”的气质提升,今天的吉林,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重回合理区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万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四大工程”等发展势头持续增强。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农,天下之大业也。”
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和到吉林视察时,对我省作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那个夏天,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前,7公顷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总书记走进稻田,语重心长地说“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
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视察时,第一站就走进丰饶的黑土地。这个夏天,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中,绿浪滚滚,玉米顶端的花穗,在阳光下闪着金黄,10多架无人机正在进行喷洒作业。总书记再次吐露心声说“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嘱托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五年来,万吉林人民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奋力前行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人参等“吉字号”品牌驰名九州,在全国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全省粮食生产已连续7年稳定在亿斤阶段性水平,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万亩,粮食大省地位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更加稳固。
落实黑土地保护试点县11个,实施面积万亩。完成秸秆还田、少免耕、养分调控等技术面积万亩,实施黑土区秸秆还田标准化试点88.9万亩。
农业是吉林最大优势,新时代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们具有良好基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年6月22日,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强调要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牢“三农”基础。吉林农业现代化建设“十大工程”全面发力,我们正在总书记指引的争当排头兵之路上阔步前行!
擦亮生态吉林品牌,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
从“把绿水青山保护好,不断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到“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从“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到“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也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让我们拥有强大思想武器。五年来,吉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十三五”时期成为我省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
大气污染防治紧锣密鼓,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的监管治理同步推进——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劣五类水体整治行动,国家考核的1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东辽河流域治理三年任务两年见效,流域国考断面劣五类水体实现清零;
加快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五期、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等项目建设,实施矿山生态恢复与矿区土地复垦工程,严厉查处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
深入落实《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
年8月19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公园体制改革试点进入全面推进新阶段。如今的东北虎豹公园虎豹踪迹频现;
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吉林西部,如今,已成为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大小泡沼遍地、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查干湖累计退耕还湿还林11.96万亩。一幅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态画面,已然在吉林西部绘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山变绿了、江河清了、雾霾少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优化结构、转换动能、提高能效,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不断夯实。
良好的生态是吉林省最突出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品牌。
这五年,全省加快东西旅游“双线”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国家守好生态屏障。这五年,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用旅游兑现文化价值,文化名省、旅游强省建设如火如荼。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共享发展的民生产业和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冰雪,已成为吉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活跃全省经济的重要一极。年至年,全省每年雪季接待游客人次递增0万。吉林市获批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与此同时,大美吉林的神秘、神奇和神韵越加传遍海内外,文旅旺盛场景正强势回归,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国之本在于厚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年夏天,总书记在我省留下殷殷嘱托:“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吉林始终把脱贫攻坚这件总书记最牵挂的头等大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省总动员、五级书记齐上阵,精准脱贫思想精准落地。
年冬天,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吹响攻坚的号角。
年1月,打响了脱贫攻坚第一战,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帮扶活动启动,10万余名干部走进全省所有贫困村对接扶贫任务,落实脱贫计划。
截至年末,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至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在年度国家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为“好”,位列第一档;全省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目前剩余未脱贫人口也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五年来,我们扶贫、扶志又扶智,“造血”扶贫除穷根。特色农产品种植、光伏产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电子商务……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先后总结推广了几十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做到因人因户因村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如今,在我省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全景画卷之上,幸福的底色深厚绵长,“一个也不能少”的故事精彩呈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我省从人民群众普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