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句俗语在东北地区流传久远。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西南部,被誉为“中国二人转之乡”,梨树人大多都会唱上几句二人转。近年,梨树二人转长盛不衰。年梨树县二人转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梨树剧团”)始建于年,由梨树评剧团、梨树吉剧团、梨树二人转团改建而来,是以演出二人转为主,戏剧、歌舞、小品为辅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近年来,梨树剧团始终坚持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注重文艺作品创作传承和农村特色文化挖掘,努力探索基层文化工作发展新路。走进老乡家,走入老乡心▲梨树剧团的“流动舞台车”梨树剧团的“流动舞台车”开进了乡间地头,大卡车上LED背景墙闪耀,长10米、宽8米的空间就是演员施展的舞台。梨树剧团每年演出余场,其中下基层送演出达余场,他们演出的足迹覆盖了梨树县各乡镇。梨树县是农业大县,梨树剧团让梨树农民观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大餐”。梨树剧团下乡演出的行程紧凑,演职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一般一天演出两场,上午一个村,下午一个村,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一天要走3个村子。演员、乐队、舞美、音响等演职人员,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装台、卸车也不在话下。公司副总经理李伟进入梨树剧团已是第17个年头,他下乡时既是主持人,又是演员。“下乡能跟老百姓近距离接触,让文化走进老百姓的心里,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李伟说。一次下乡演出的经历给李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即将过生日,想看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梨树剧团恰巧来此演出,于是为老兵现场过了一次生日,并为他加演了几个传统的二人转戏。90多岁的老爷子穿着军装敬军礼向他们表示感谢。▲梨树剧团下基层演出时,给观众支起防晒网。梨树剧团下乡演出通常从六七月开始,正值三伏天时,为了让观众看戏方便,常常挑树荫处作为观众席,舞台车则搭建在太阳下。如果遇到没有树荫的场地,梨树剧团就将原本为演员遮阳的防晒网搭建在舞台前方,为观众遮阳防晒。后来,剧团专门购买了观众席防晒网,让观众能够在炎炎夏日既能看到剧团的演出,又能感受到一丝清凉。真心换真情。一些观众看过演出后表示:“就喜欢看梨树二人转,演出时间长,看着过瘾。平时看不着的老戏都能看到,希望经常来村里演出。”有的群众还热情邀请剧团的演职员到自己家里去吃饭。“二人转+”展时代内涵▲演出剧照如何用二人转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把党的政策宣传到村、屯,让文艺作品满足老百姓的新期待,焕发新活力?这是梨树剧团一直在实践中摸索的。一次下乡演出给了公司董事长赵丹丹启发。台上,宣传禁止焚烧秸秆的拉场戏《引火烧身》在上演。台下观众的反应引起了赵丹丹的注意。一位大爷说:“这戏是挺好的,可是‘秸秆’是什么东西啊?”赵丹丹恍然大悟,之后下乡演出中就把“秸秆”改为“苞米荄子”。演出更加接地气,环保观念也随之在乡村传播开来。据了解,梨树剧团紧密结合梨树发展实际,积极推行“二人转+”文化发展模式,把“二人转”文化和廉政教育、三农发展、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主题结合起来,创排了一批优秀剧目,如反映精准扶贫的拉场戏《亲情》、体现家庭美德的二人转《望儿山》、提高安全意识的二人转《盼你回家》等。赵丹丹记得,在一个扶贫题材的剧目中有一个因懒惰致贫的人物形象。她听到台下观众窃窃私语:“这说的是不是‘张老三’‘李老四’。”懒汉的形象活灵活现,勾连现实。懒汉也要面子,不想被人指指点点,剧目的演出激发着懒汉的自尊心。赵丹丹认为,梨树剧团的演出激浊扬清,一方面使群众对身边好人、好事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另一方面,带有讽刺意味的现实题材剧目鞭挞了社会不良风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梨树剧团创作了二人转小帽、情景剧、歌曲等多部作品,在线上致敬医护工作者,讲述志愿者防疫故事。为了给广大戏迷“解渴”,梨树剧团特意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9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