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一次次考察,他常常揭开农户家的锅盖,了解老乡吃什么;一次次调研,他深入田间地头,看庄稼长势、听农民心声。一碗饭中最美的味道,是“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点击海报,聆听原声↓点击音频,学习原声完整版↓一碗饭里的“中国”味道            NaN:NaN    一碗饭里的“中国”味道05:19来自新华社客户端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松辽平原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誉,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考察,第一站就走进丰饶的黑土地。他语重心长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5强县之一,也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从年起,这里开始探索以玉米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梨树模式,形成粮食增产和黑土地保护的叠加效应。这是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拍摄的玉米(年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粮食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要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年6月6日,一辆联合收割机在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王岗村的麦田里作业。新华社记者李博摄因为扛过锄头挥汗如雨,所以知道粒粒辛苦;因为饿过肚子,所以立志让大家过好日子。一把麦子一碗米,在习近平心中的分量从来都是沉甸甸的。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和实践。他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年9月23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官岭镇,农民在晾晒稻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一滴水里能映出太阳的光芒,一碗饭中也能品出丰富的味道。14亿多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永恒课题”。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也向优质、绿色和特色发展,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美味、健康的转变。不管是大宗粮食作物还是小杂粮,都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全面发力,使中国饭碗不仅端得稳,而且能品出一碗好饭的中国味道。这是年7月23日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许畅摄出品人:孙志平监制:樊华、幸培瑜统筹:吴炜玲编导:赵世芸技术支持:相昌盛海报摄影:杨文斌制作:新华FM工作室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05:18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