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二人转最早只是东北田间地头的小戏,属于地方歌舞演唱艺术。而后,二人转逐渐成为一门曲艺门类,现在又经由著名的二人转演员走向全国。当然它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流言蜚语,本文我们一起探讨——二人转的前世今生。

一、传承三百年的地方小戏,魅力在哪里?

二人转究竟从何而来,历来众说纷纭,这里我们并不纠结。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二人转是兼容并包的艺术,非常推崇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二人转可以移植姊妹艺术的曲目,曲牌,唱词,甚至直接照搬使用,却并不突兀。

二人转四梁八柱的大戏《大西厢》中,有“听琴”一折。“听琴”开头所用的曲牌就来源于西河大鼓:

带领着小红娘往前寻找,一找就找到了斜山转角墙;侧耳细听明白了八九,原来是抚琴哥哥宝贝张郎……

传统二人转《秦香莲》中,有一段更是直接照搬了京剧《铡美案》中著名的老生唱段: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

兼容并包的好处就是,二人转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观众爱看什么演员就可以演什么。早期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和相声类似,即所谓的“撂地”。圈出一块地来,演员在里边唱戏,观众看心情赏钱。为了让观众自掏腰包,早期的二人转演员练就了一身真本事。二人转宗师马力曾在访谈里回忆说:“二人转皇后筱兰芝嗓音极差,但是唱地非常好。他一张嘴有的观众转身就走,但是走三步又被吸引回来,戏唱到一半的时候,场子里边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早期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大批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把观众的心牢牢抓在手里,转眼之间,二人转已经流传三百年。

二人转皇帝韩子平演出照(左)

二、二人转江湖,民间专业分庭抗礼,流派纷呈

随着时代发展,二人转逐渐专业化,以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和黑龙江省海伦地方戏剧团为代表的专业剧团出现,二人转也从原来的“千军万马,就看咱俩”,变成有专门的剧作家,作曲家,导演等较为规范的曲艺门类。拿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为例,就有上图的二人转皇帝韩子平,著名二人转作曲家那丙辰,二人转词作家宫庆山等等。

专业二人转出现,并不意味着民间二人转消亡。在生活艰苦的年代,专业剧团工资待遇很低,专业剧团演员的收入往往不如民间演员。当时不少知名的专业团演员“下海”,要么到民间演出挣“快钱”,要么压根就不唱二人转改行了。像民间的著名唱将小豆豆,凭借《包公吊孝》名震东北三省,当时四五个专业团都有意招她,结果全被拒绝了。

吉林省著名民间唱将:郑桂云(左)、孙文学(右)

就这样,二人转逐渐形成了民间和专业共存的格局,流派纷呈。专业二人转唱腔规范有余,但活泼不足;民间二人转又过于散漫,不够专业。所以二人转相辅相成,各有千秋。

专业二人转代表人物:二人转皇帝韩子平(创立“韩派”),高茹(创立“高派”,是闫学晶的老师)。

民间二人转代表人物:二人转苦戏皇后郑桂云(国家一级演员),魏三(曾登上春晚)。

三、昙花一现的小沈阳,属于二人转的“意外”

小沈阳的确是二人转演员,成名前他是吉林省梨树县的专业剧团演员。但是他赖以成名的,却不是二人转的专业技能,而是二人转的旁枝末节——搞笑。

二人转讲究“唱说扮舞”,唱是第一位的,说是第二位的。网络时代来临,能听懂“唱”的人少了,想听“说”的人多了,因此“说”被无限扩大,“唱”作为二人转的艺术灵魂,反倒要被抛弃了。

眼下活跃在屏幕前的小沈阳,早已和二人转演员的身份渐行渐远,最多每年在地方卫视春晚唱个“小拜年”。小沈阳等一众二人转出身的搞笑明星,他们的经历不可复制,二人转并不专门培养搞笑人才,也并不具备向全国输送搞笑人才的能力,小沈阳们的成名,只是二人转一个“美丽的意外”而已。

结语:二人转路在何方,其实就在脚下

最近几年,不论专业二人转还是民间二人转,都变得红火起来。民间的二人转培训学校和演出剧场,都在不断扩张。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二人转不再是“下九流”,而是一门曲艺艺术;另一方面老百姓生活富裕了,作为休闲不论是看看搞笑还是听听正戏,二人转都是不错的选择,演出市场的红火也反哺了二人转的发展。二人转的“路”其实就在脚下,不过靠讲段子、搞笑的成名之路,怕是越来越难走通了。

本文由“浮生多少事”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喜欢的朋友别忘了转发和评论支持,欢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