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培莲)日前,在吉林省梨树县举办的第二届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合作社等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联盟的成员单位参会,探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的路径,推动黑土地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健康发展。

近两年来,梨树县为了保护好“土地中的大熊猫”,成立了黑土地保护研究站,成功研发了全国第一台条旋播种一体机。梨树县委副书记、县长毕志杰介绍,当地总结和推广黑土地保护的“梨树模式”,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20个以公顷为一个标准方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1个机手、3台机械就能实现标准化作业,还与中科院合作,探索实施了高产、稳产、增效的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建立了“政府推动+乡镇负责+专班落实+合作社实施+院校技术支撑”的县域示范推广网络。今年,梨树县还将“梨树模式”推广面积达到了万亩,实现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李保国看来,由于短期内无法带来明显的效益,导致一些农民不愿在此增加投入,就需要从观念和资金两方面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和农业新型主体的保护意识。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任大鹏则认为,要着力推进解决黑土地保护试点过程中存在的各方积极性不高、配套保护措施难以大面积开展等现实问题。同时,他还建议扩大保障范围,通过提高黑土地保护奖励,正向激励更多的种植户积极投入到黑土地保护耕作中。

“要立足科技创新,保障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顺利实施。”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刘福涛介绍,目前,所里的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构建了黑土区坡面侵蚀模型、黑土地监测系统与管控平台。接下来,所里还将联合院内外黑土地研究优势科研力量,筹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专项后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去年9月,吉林大学黑土地研究院成立,整合地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力量,组建了7个研究团队和4个研究基地,相关科研工作正有序推进。下一步,吉林大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合作,继续支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28.html